[发明专利]用于快速测定光学玻璃折射率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01350.7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3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阮军;刘丹丹;管勇;王心亮;张首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1/41 | 分类号: | G01N21/41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郝燕燕 |
地址: | 710600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快速 测定 光学玻璃 折射率 装置 方法 | ||
一种用于快速测定光学玻璃折射率的装置及方法,光学平台上装有激光光源,沿着激光出射方向依次装有固定台、移动测量台、剪切干涉仪,固定台设有已知折射光学玻璃板,移动测量台上设有准直透镜。激光光源发出的激光束过准直透镜,调节移动测量台使过准直透镜的激光束准直后,记准直透镜的第一位置X0;增加装有已知折射率光学玻璃的固定台,激光光源发出的激光束经过光学玻璃板、准直透镜,调节移动测量台使过准直透镜的激光束准直后,记准直透镜的第二位置X1;待测光学玻璃板替换已知折射率光学玻璃板,调节移动测量台使过准直透镜的激光束再次准直,后记准直透镜的第三位置X2;根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算出待测光学玻璃的折射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快速测定光学玻璃折射率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光学玻璃的折射率是一种随着光学玻璃材料,环境温度,气压以及入射光波长变化的量。在入射光波长线宽极窄,气压与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光学玻璃材料的折射率变化很小,只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
目前在常温、标准大气压下,某一入射光波长的光学玻璃折射率都是已知的,比如常见的BK7材料是1.517,如果我们要得知常温、标准大气压下某一种常见光学玻璃材料的折射率,直接查找光学手册最为方便,但如果我们不知道这种光学玻璃材料具体材质,又或者这不是一种常见常用的材料,那就无法通过查找光学手册的方法来获得这种光学玻璃材料的折射率,利用现有的折射率测量装置和方法测量是另一种途径,但是现有的装置和方法往往包含大型精密光学仪器,又或者光路复杂,应用起来并不是特别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利用一种已知光学玻璃材料的折射率去快速测定某种光学玻璃折射率,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的测定光学玻璃折射率的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快速测定光学玻璃折射率的装置,光学平台上安装有激光光源,沿着激光出射方向光学平台上依次安装有固定台、移动测量台、剪切干涉仪,固定台上设置有已知折射率光学玻璃板,移动测量台上设置有准直透镜,激光光源出射的激光依次穿过已知折射率光学玻璃板和准直透镜进入剪切干涉仪。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光学玻璃板的厚度为10~30mm。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准直透镜的光圈数F为1.5~3、波前像差均方根值RMS<四分之一激光波长,所述的激光波长和准直透镜增透膜的波长相匹配,激光光源出射的激光经过准直透镜后光斑直径<剪切干涉仪的通光孔孔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快速测定光学玻璃折射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常温下,激光光源发射出发散角≤10°的激光光束经过准直透镜,调节移动测量台使得经过准直透镜的激光光束准直,准直的激光光束进入剪切干涉仪,通过剪切干涉仪判断激光光束是否准直,准直后,通过移动测量台记录准直透镜的第一位置X0;
S2.常温下,在步骤S1的光路中,增加安装有已知折射率光学玻璃板的固定台,激光光源发射出的激光光束经过光学玻璃板、准直透镜,调节移动测量台使得经过准直透镜的激光光束准直,准直的激光光束进入剪切干涉仪,通过剪切干涉仪判断激光光束是否准直,准直后,通过移动测量台记录准直透镜的第二位置X1;
S3.将固定台上的已知折射率光学玻璃板取下,换上与已知折射率光学玻璃板等厚度的待测光学玻璃板,由于光学玻璃的折射率变化,经过准直透镜的激光光束已经不是准直光束,调节移动测量台使得经过准直透镜的激光光束再次准直,然后通过移动测量台记录准直透镜的第三位置X2;
S4.按照下式得出待测光学玻璃的折射率n2,即
式中,n1为常温下已知光学玻璃的折射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13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