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云技术的地表地物信息采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01408.8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72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吴彦格;朱泳标;卢建康;杨锋;梅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20/13 | 分类号: | G06V20/13;G01S19/42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林秋雅 |
地址: | 61003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技术 地表 地物 信息 采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云技术的地表地物信息采集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底图上传至云端;其中,底图与地表地物关联;从云端下载底图,获取待采集区域的坐标;根据待采集区域的坐标在底图上对待采集区域的地表地物进行记录,得到外业文件,将外业文件上传至云端;从云端下载外业文件,将外业文件转换为转换文件,根据转换文件得到待采集区域的地表地物信息。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在采集待采集区域的地表地物时不需携带结构复杂的硬件装置,根据需要从云端上传或下载数据进行使用,数据采集装置不需存储占用大量内存的影像和数字底图,且避免了纸质图采集造成污染环境的问题,现场操作方便快捷,对操作人员友好,使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表地物信息采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云技术的地表地物信息采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地表地物即地面上各种有形物(如山川、森林、建筑物等)和无形物(如省、县界等)的总称,泛指地球表面上相对固定的物体,可分为天然地物(自然地物,如森林、草地)和人工地物(如居民地、工程建筑物与构筑物、道路、水系、独立地物、境界、管线垣栅和土质与植被等)。
现有技术对地表地物信息进行采集常用的方法有纸质图纸现场采集和数字化采集,纸质图纸现场采集是用已有的地图或影像图,用专用的笔、符号、文字和规定的方式记录到纸质媒介上,在结束现场采集后,室内进行清绘、整理,后续工作才能使用。这样的采集方法由于影像图多采用航空影像或卫星影像放大的形式,该过程类似照片冲洗,用到多种化学物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者将已有电子地图打印为纸质,不符合现今绿色节能的要求;同时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熟练掌握常用的表示符号,由于纸质图不宜携带,在遇到刮风、下雨等天气时,容易被污损,形成的成果不宜长久保存;同时定位精度低,多采用按照相关地物或影像估计方式示意性标注,在清绘和后续使用过程会出现转录错误的情况,准确性较低。
数字化采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纸质图纸现场采集存在的缺点,通常将数字地图或数字影像预存在硬盘或电脑中备现场使用,并随身携带数码相机进行拍照,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数字地图,尤其是数字影像图所占用的内存量巨大,在现场应用中经常出现电脑死机或刷屏很慢的情况,影响了采集速度;同时要自备逆变器,保证电源的持续性;且存储于硬盘的数据需要专用大容量硬盘随身携带,增加了现场采集的负担;一般需要现场坐标变换,对作业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专业的内外业知识,增加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且适用范围不广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纸质化采集结果不宜保存、定位精度较低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数字化采集需要携带大容量硬盘以及适用范围不广泛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云技术的地表地物信息采集方法及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云技术的地表地物信息采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底图上传至云端;其中,所述底图与地表地物关联;
步骤2:从所述云端下载所述底图,获取待采集区域的坐标;根据所述待采集区域的坐标在所述底图上对待采集区域的地表地物进行记录,得到外业文件,将所述外业文件上传至所述云端;
步骤3:从所述云端下载所述外业文件,将所述外业文件转换为转换文件,根据所述转换文件得到待采集区域的地表地物信息。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底图的种类包括数字卫星影像、数码航拍影像、数字扫描航摄影像、DEM图和DOM影像图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2,还包括:对现场进行拍照,得到现场图片,将所述现场图片上传至所述云端。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采用GPS定位系统或者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在所述底图上获取待采集区域的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14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