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净零碳排放点燃式内燃机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01841.1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68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纪常伟;从骁宇;汪硕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D41/00 | 分类号: | F02D41/00;F02B43/10;F02D41/30;F02M21/02;F02D35/02;F02D37/02;F02D19/02;F02D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零碳 排放 点燃 内燃机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净零碳排放点燃式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内燃机包括安装在内燃机曲轴(7)上的转速传感器(6),分别安装在内燃机缸盖(9)上的氢气喷嘴(4)、火花塞(5)和缸压传感器(8),与内燃机缸盖(9)相连接的进气道(10),分别安装在进气道(10)上的节气门(11)、空气流量传感器(12)、二甲醚喷嘴(13),氢气罐(2)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氢气调压器(3)和氢气喷嘴(4),二甲醚罐(16)通过管路依次连接二甲醚调压器(15)、温度传感器(14)和二甲醚喷嘴(13);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导线与二甲醚调压器(15)相连接,并通过发出二甲醚调压器信号(C1)控制二甲醚调压器(15),以调节二甲醚喷嘴(13)处的二甲醚压力;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导线与节气门(11)相连接,并通过发出节气门控制信号(C2)控制节气门的开度;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导线与二甲醚喷嘴(13)相连接,并通过发出二甲醚喷嘴控制信号(C3),控制二甲醚喷嘴(13)的开闭;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导线与火花塞(5)相连接,并通过发出点火信号(C4),控制火花塞(5)点火;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导线与氢气喷嘴(4)相连接,并通过发出氢气喷嘴控制信号(C5),控制氢气喷嘴(4)的开闭;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导线与氢气调压器(3)相连接,并通过发出氢气调压器控制信号(C6),控制氢气调压器(3),以调节氢气喷嘴(4)处的氢气压力;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导线与空气流量传感器(12)相连接,获得空气流量信号(S1);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导线与温度传感器(14)相连接,获得二甲醚温度信号(S2);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导线与缸压传感器(8)相连接,获得缸压信号(S3);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导线与转速传感器(6)相连接,获得转速信号(S4);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负荷需求信号(S5)确定内燃机所需的运行负荷;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内燃机的燃料供给策略、节气门控制策略和燃烧控制策略;
⑴燃料供给策略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氢气调压器控制信号(C6)控制氢气调压器(3),并通过氢气调压器控制信号(C6)使氢气喷嘴(4)所在的氢气管路压力为PH;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负荷需求信号(S5)获取负荷需求(P);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转速传感器(6)发出的转速信号(S4)获取内燃机转速(N);
电子控制单元(1)所控制的PH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PH在大于等于4.0MPa且小于等于10.0MPa的范围间调整;
②PH随转速信号(S4)和负荷需求信号(S5)的变化根据公式1变化,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温度传感器(14)发出的二甲醚温度信号(S2)获取二甲醚管路温度为(TDME),并通过查表的方式获取TDME条件下二甲醚的饱和蒸气压为(Ps);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二甲醚调压器控制信号(C1)控制二甲醚调压器(15),并通过二甲醚调压器控制信号(C1)使二甲醚喷嘴(13)所在的二甲醚管路压力为(PDME);
电子控制单元(1)所控制的PDME满足以下条件:
①若Ps≥0.5MPa,则PDME=0.4MPa;
②若Ps<0.5MPa,则PDME=0.6MPa;
⑵节气门控制策略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负荷需求信号(S5)获取负荷需求(P);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节气门控制信号(C2)控制节气门(11)的开度为(K);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缸压传感器(8)发出的缸压信号(S3)获取当前工作循环及之前共200个工作循环的缸压峰值循环变动系数为(CoVPmax);
电子控制单元(1)所控制的K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当P≥30%时,K在大于90%且小于等于100%的范围内根据CoVPmax调整,在保证CoVPmax小于等于10%的前提下,使K达到节气门(11)可调节到的最大值;
②当P<30%时,K在大于等于70%且小于等于90%的范围内,根据CoVPmax调整,在保证CoVPmax小于等于10%的前提下,使K达到节气门(11)可调节到的最大值;
③内燃机停止工作时,K=0%;
⑶燃烧控制策略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负荷需求信号(S5)获取负荷需求(P);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转速传感器(6)发出的转速信号(S4)获取内燃机转速(N);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缸压传感器(8)发出的缸压信号(S3)获取当前工作循环及之前共200个工作循环的缸压峰值循环变动系数为(CoVPmax),以及当前循环的50%燃烧放热点(CA50)和有效平均有效压力(Imep);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空气流量传感器(12)发出的空气流量信号(S1)获取空气的循环进气流量为(mAir);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发出的氢气喷嘴控制信号(C5)控制氢气喷嘴(4)的开闭,并通过氢气喷嘴控制信号(C5)使氢气喷嘴(4)在单循环内进行两次开闭,其中通过氢气喷嘴控制信号(C5)使第一次氢气的循环喷射流量为(mH1),第二次氢气的循环喷射流量为(mH2);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发出的二甲醚喷嘴控制信号(C3)控制二甲醚喷嘴(13)的开闭,并通过二甲醚喷嘴控制信号(C3)使二甲醚喷嘴(13)在单循环内进行一次开闭,其中通过二甲醚喷嘴控制信号(C3)使二甲醚的循环喷射流量为(mDME);
电子控制单元(1)控制的mH1、mH2和mDME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mH1与(mH1+mH2)的比值应在大于等于0.2且小于等于0.8的范围内,随P线性调整,P越大mH1与(mH1+mH2)的比值越小;
②(mH1+mH2)与(mDME+mH1+mH2)的比值应在大于等于0.05且小于等于0.3的范围内,随P和N根据公式2调整,
③应使通过公式3计算的过量空气系数(λ)在大于等于0.99且小于等于4.0的范围内,P越大则λ越小,且通过调整λ使Imep与内燃机额定有效平均有效压力的比值在P±1%的范围内,
λ=mAir/[A/FH,st×(mH1+mH2)+A/FDME,st×mDME] 公式3
式中,A/FH,st=34.3、A/FDME,st=9.0,分别为氢气和二甲醚的理论空燃比,mAir、mH1、mH2及mDME的单位均为mg/循环;
同时,电子控制单元(1)所控制的氢气喷嘴(4)的第一次开启时刻和二甲醚喷嘴(13)的开启时刻均在不早于上止点前330度曲轴转角且不晚于上止点前270度曲轴转角的范围内,并随N的增加而提前,以保证当次燃料喷射过程的燃料喷射量达到目标值,目标值分别为mH1和mDME;电子控制单元(1)所控制的氢气喷嘴(4)的第二次开启时刻应在不早于上止点前150度曲轴转角且不晚于上止点前70度曲轴转角的范围内,并随P的增大而提前,以保证当次燃料喷射过程的燃料喷射量可以达到目标值(mH2);
电子控制单元(1)通过发出火花塞控制信号(C4)控制火花塞(5)点火,利用火花塞(5)点火产生的能量引燃氢气-二甲醚-空气混合气,电子控制单元(1)所控制火花塞(5)在每循环点火1次,电子控制单元(1)所控制的点火时刻应在不早于上止点前30度曲轴转角且不晚于上止点前0度曲轴转角的范围内调整,使CA50在不早于上止点前8度曲轴转角且不晚于上止点前12度曲轴转角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184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