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井用压风自救装置的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01942.9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7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华运;周植鹏;李少辉;巨广刚;雷文龙;唐赞;王范树;邓鹏;程波;颜文学;王巍;卢宁;黎攀;廉博;张绪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F1/32;G01L11/00;F17D3/01;F17D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吕小琴 |
地址: | 400039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井 用压风 自救 装置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用压风自救装置的检测系统,包括气源控制单元、压风自救装置检测单元以及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气源控制单元,用于对测试气体压力进行调节;所述压风自救装置检测单元,其输入口与气源控制单元输出口连通,用于对压风自救装置的气体流量以及气体压力进行检测;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其信号输入端与压风自救装置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并保存气体流量以及气体压力。本发明的一种矿井用压风自救装置的检测系统,能够较为准确地测量压风自救装置的气体流量以及气体压力,并且能够对多种类型的压风自救装置进行单独或同时检测,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井用压风自救装置的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我国要求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安装压风自救系统,作为压风自救系统终端的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是一种与矿井压缩空气管路连接的具有过滤、减压、降噪声、调节风量功能的装置,该装置可在紧急情况下为使用者提供呼吸用新鲜空气,确保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避难矿工免受有毒或窒息性气体的侵害。
矿井压风自救装置已在煤矿井下得到广泛应用,相关产品除了袋式压风自救装置外,部分企业已经研发出了面罩式压风自救装置,面罩式压风自救装置的结构、性能及使用方式与袋式压风自救装置有着很大的区别,且目前没有针对面罩式压风自救装置的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标准,目前传统袋式压风自救装置产品供气性能测试执行MT 390-1995《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标准,但该标准由于年代比较长久仅适用于袋式压风自救装置,相关标准中无对面罩式压风自救装置的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已不适用于新产品测试,针对面罩式压风自救装置供气性能无执行标准和检验方法。
授权公告号201874611U(申请号201020643711.8)的实用新型专利,根据MT 390-1995《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标准设计了一套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检验设备,该设备仅适用于袋式压风自救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受供气压力稳定性、气流阻力等影响,气体流量数值存在忽小忽大的缺陷,稳定性不足;此外由于气压值与流量值无法做到同时读数,会导致读取的流量值与气源压力值不同步而造成较大的测试误差。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矿井用压风自救装置的检测系统,能够较为准确地测量压风自救装置的气体流量以及气体压力,并且能够对多种类型的压风自救装置进行单独或同时检测,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矿井用压风自救装置的检测系统,能够较为准确地测量压风自救装置的气体流量以及气体压力,并且能够对多种类型的压风自救装置进行单独或同时检测,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
本发明的矿井用压风自救装置的检测系统,包括气源控制单元、压风自救装置检测单元以及数据处理单元;
所述气源控制单元,其输入口输入测试气体,用于对测试气体压力进行调节;
所述压风自救装置检测单元,其具有用于检测面罩式压风自救装置的第一检测通道和用于检测袋式压风自救装置的第二检测通道,该两路检测通道输入口均与气源控制单元的输出口连通,所述压风自救装置检测单元用于对面罩式压风自救装置以及袋式压风自救装置的气体流量和/或气体压力进行检测;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其信号输入端与压风自救装置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并处理气体流量和气体压力信号,并对处理后的信号进行保存。
进一步,所述气源控制单元包括减压阀、压力计Ⅰ以及流量计Ⅰ;所述减压阀的输入口输入测试气体,所述减压阀的输入口设有球阀Ⅰ,所述减压阀的输出口与所述压力计Ⅰ的输入口连通,所述压力计Ⅰ的输出口与所述流量计Ⅰ的输入口连通,所述流量计Ⅰ的输出口与第一检测通道输入口和第二检测通道的输入口连通,所述压力计Ⅰ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流量计Ⅰ的信号输出端与数据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19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