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异性检测黄热病毒NS1抗原的免疫诊断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01958.X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8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月;任瑞文;刘乐斌;陈荣华;刘军;张锦海;余楠;刘朵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3/58 | 分类号: | G01N33/58;G01N33/577;G01N33/569;G01N33/543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江裕强 |
地址: | 51050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特异性 检测 黄热病 ns1 抗原 免疫诊断 试剂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异性检测黄热病毒NS1抗原的免疫诊断试剂盒。该诊断试剂盒包括:包被单抗YFV‑M5的微孔反应板、样品处理液、结合有标记物的单抗YFV‑M12、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浓缩洗液、显色液和终止液。该试剂盒能特异性的检测黄热病毒抗原,与其他黄病毒属病毒抗原无交叉反应,检测黄病毒培养上清敏感度同商品化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类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特异性检测黄热病毒NS1抗原的免疫诊断试剂盒。
背景技术
黄热病毒(YFV)是以伊蚊为媒介在虫媒传染病毒,与登革病毒、西尼罗河病毒、乙脑病毒、寨卡病毒等同属黄病毒属,可致严重危害人健康的黄热病。当前主要流行于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近年来,由于旅游、商贸等交流增多,黄热病的传播再趋活跃,非疫区人员赴黄热病疫区而感染并死亡的病例时有报道。2016年以来我国已报道多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当前,黄热病在我国无爆发流行,但华南地区同黄热病毒流行地区具有类似气候、有害媒介及其人群对黄热病毒普遍易感。因此,我国输入性黄热病毒传播流行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控制其输入性传播的关键环节之一是研制高效、特异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感染患者进行早期诊断、隔离。
目前黄热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毒分离、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等。其中病毒分离是黄热病毒感染诊断和血清型鉴定的金标准,但该方法费时而且对于实验室的条件要求较高。尽管病毒核酸的检测方法比传统的病毒分离法更灵敏、更快速,但分子诊断操作相对复杂,对设备和人员要求较高,并较易发生污染导致假阳性结果,同时由于毒株的变异、潜在突变等序列改变也可能引起假阴性结果。而IgM往往在感染病毒后5-6天才开始出现,IgG在感染病毒后14天出现,不能实现快速检测,同时黄热病毒疫苗株广泛使用、黄病毒属病毒间交叉反应,导致血清学方法不能准确区分是否是由于疫苗使用或其它黄病毒感染。同时当前黄热病毒各种商品化诊断试剂并不普及。因此,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能够特异性黄热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试剂盒势在必行。
黄热病毒的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1)是一种相对保守的糖蛋白,有膜型和分泌型两种形式,在感染细胞中高度表达,具有很强的抗原性,且研究发现在黄热病毒感染患者或感染动物的早期血中存在高浓度的NS1循环抗原,因此检测急性期病人血清中的分泌型NS1抗原可用于早期诊断黄热病毒感染。通过基于黄热病毒NS1的抗原捕获ELISA法来检测黄热病毒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多克隆抗体的为捕获抗体或检测抗体,这类方法在不同批次的抗血清中存在很大差异,难以重复和实现实验室的标准化。另一类利用NS1的单克隆抗体来检测黄热病毒,当前尚无利用抗NS1的单克隆抗体来检测黄病毒的商品化试剂盒。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特异性检测黄热病毒NS1抗原的免疫诊断试剂盒。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黄热病毒NS1抗原免疫诊断试剂盒,它可直接检测到血液标本中的YFV NS1抗原,实现黄热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黄热病毒NS1抗原的免疫诊断试剂盒,该试剂盒是基于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检测试剂盒,由包被捕获抗体的微孔反应板、样品处理液、与标记物结合的检测抗体、阳性对照物、阴性对照物、浓缩洗液、显色液和终止液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捕获抗体为单抗YFV-M5,由保藏号为CGMCC-19393的杂交瘤细胞株YFV-M5分泌得到;所述的检测抗体为单抗YFV-M12,由保藏号为CGMCC-19394的杂交瘤细胞株YFV-M12分泌得到。杂交瘤细胞株YFV-M5(分类命名为SP2/0杂交瘤细胞株)和杂交瘤细胞株YFV-M12(分类命名为SP2/0杂交瘤细胞株),分别于2020年3月16号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其保藏登记号分别为CGMCC-19393和CGMCC-1939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19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井用压风自救装置的检测系统
- 下一篇:空调器防冻结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