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局部同胚与全局子空间投影距离最小的张量降维算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03141.6 | 申请日: | 202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3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马争鸣;张国凯;黄海东;张舒婕;刘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局部 局子 空间 投影 距离 最小 张量 算法 | ||
1.一种基于局部同胚和子空间学习的非负张量数据降维算法,其特征在于:
A.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同胚与全局子空间投影距离最小的算法框架,结合该两个准则,即考虑了数据在全局分布信息和局部的流形结构,在降维过程中能更好保持数据的内在几何关系,减少重要特征的损失;
B.考虑到张量数据具有非线性结构,本发明提出了局部同胚准则下的降维算法,使得数据投影过程中能够保持原有数据之间关系,学习数据几何结构;
C.对原有高维张量数据运用K近邻分割成一个个局部,获得每一个局部对应的选择矩阵和选择向量;
D.将高维局部进行中心化处理,再将其映射到切空间,获得低维上投影的局部坐标;
E.应用仿射矩阵,将局部坐标旋转对齐进行排列,求取同胚矩阵;
F.由于张量与一个矩阵的模式积可以改变张量某个维度的大小,我们要求张量与其在全局子空间上的投影距离最小,即降维张量满足方差最大化,有利于数据个体判别分析;
G.求得投影矩阵与原始高维张量进行模式积,得到核心张量。我们将此算法应用到图像识别与图像处理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314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