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单片机的小型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03453.7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52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高博;温继贤;王馨平;田小建;汝玉星;王彦彪;任昊达;吴戈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4 | 分类号: | H02J7/04;H02J7/02;H02J50/40;H02J50/10;B60L53/1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恩远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单片机 小型 无人机 无线 充电 系统 | ||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小型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其结构有电源管理电路(1)、光耦隔离电路(8)、第一D/A转换电路(9)、第二D/A转换电路(10)、单片机(11)和输出矩阵(12);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1)的输出端给所有模块提供直流电源,其输入端与市电相连;单片机(11)的输出端分别与光耦隔离电路(8)的输入端、第一D/A转换电路(9)的输入端以及第二D/A转换电路(10)的输入端相连,光耦隔离电路(8)将单片机(11)产生的PWM信号进行光耦隔离后为输出矩阵(12)中的各输出通道提供时序控制信号,第一D/A转换电路(9)、第二D/A转换电路(10)分别为输出矩阵(12)中的各输出通道提供两路基准电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矩阵(12)中包含n个输出通道,n为2~8的整数,每个输出通道具有相同的电路结构,每个输出通道包括电压调节电路(2)、能量发射电路(3)、电流检测放大电路(4)、信号整形电路(5)、输出自动控制电路(6)、电桥驱动电路(7);其中,电压调节电路(2)的输出端与能量发射电路(3)的输入端以及输出自动控制电路(6)的输入端相连,能量发射电路(3)的输出端与电流检测放大电路(4)的输入端相连,电流检测放大电路(4)的输出端与信号整形电路(5)的输入端相连,信号整形电路(5)的输出端与电压调节电路(2)的一个输入端相连,电压调节电路(2)的另一个输入端与第一D/A转换电路(9)的输出端相连,输出自动控制电路(6)的一个输入端与第二D/A转换电路(10)的输出端相连,另一个输入端与电压调节电路(2)的输出端相连,输出端与电桥驱动电路(7)的一个输入端相连,电桥驱动电路(7)的另一个输入端与光耦隔离电路(8)的输出端相连,输出端与能量发射电路(3)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电源管理电路(1)的结构为,变压器T1的输入端与市电相连,两个输出绕着的四个输出端分别与整流桥D101、整流桥D102的输入端相连;整流桥D101的输出端负极接电解电容C101的负极,整流桥D101的输出端正极接电解电容C101的正极并作为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1)的第一输出端,记为端口HV_out,为电压调节电路(2)供电;整流桥D102的输出端负极接电解电容C102的负极并接地,整流桥D102的输出端正极接电解电容C102的正极并与芯片LM7812的1端口相连,还与电容C103的一端相连,电容C103的另一端与芯片LM7812的2端口相连并接地,电容C10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芯片LM7812的3端口相连,并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作为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1)的第二输出端,记为端口P_out1,为系统中各模块提供电源VDD,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及运放U1A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运放U1A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相连,作为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1)的第三输出端,记为端口P_out2,为系统提供电源VDD/2;
所述电压调节电路(2)的结构为,运算放大器U3.1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8一端以及R9一端相连,运算放大器U3.1的反相输入端与电容C3一端、电阻R7一端以及运算放大器U4.2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3.1的输出端以及电阻R9的另一端相连,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阻R8的另一端相连并接电源VDD/2;运算放大器U4.2的输出端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相连,运算放大器U4.2的正电源端接电源VDD,运算放大器U4.2的负电源端接地,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二极管D2的阴极以及电感L2一端相连,场效应管Q2的漏极作为电压调节电路(2)的电压输入端,记为端口HV_IN,与电源管理电路(1)的端口HV_out相连;电感L2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C4的正极相连,并作为电压调节电路(2)的补偿输出端,记为端口ADV_OUT,分别与能量发射电路(3)的端口ADV_IN1以及输出自动控制电路(6)的端口ADV_IN2相连;电解电容C4的负极与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并接地;运放U4.2的同相输入端与第一D/A转换电路(9)的输出端相连,第一D/A转换电路(9)的输入端与单片机(11)相连;
所述能量发射电路(3)的结构为,场效应管Q3的栅极作为能量发射电路(3)的第一个驱动端,记为端口Drv_IN1,与电桥驱动电路(7)的端口Drv_OUT1相连;场效应管Q3的源极分别与场效应管Q4的漏极以及电容C5一端相连,并作为能量发射电路(3)的第二个驱动端,记为端口Drv_IN2,与电桥驱动电路(7)的端口Drv_OUT2相连;场效应管Q4的栅极与电阻R10一端相连,并作为能量发射电路(3)的第三个驱动端,记为端口Drv_IN3,与电桥驱动电路(7)的端口Drv_OUT3相连;场效应管Q5的栅极作为能量发射电路(3)的第四个驱动端,记为端口Drv_IN4,与电桥驱动电路(7)的端口Drv_OUT4相连;场效应管Q5的源极分别与场效应管Q6的漏极以及电感L3一端相连,并作为能量发射电路(3)的第五个驱动端,记为端口Drv_IN5,与电桥驱动电路(7)的端口Drv_OUT5相连,电感L3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另一端相连;场效应管Q6的栅极与电阻R11一端相连,并作为能量发射电路(3)的第六个驱动端,记为端口Drv_IN6,与电桥驱动电路(7)的端口Drv_OUT6相连;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0的另一端、场效应管Q4的源极以及场效应管Q6的源极相连,并作为能量发射电路(3)的取样输出端,记为端口SampV_OUT,与电流检测放大电路(4)的端口SampV_IN相连;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场效应管Q5的漏极相连,并作为能量发射电路(3)的补偿输入端,记为端口ADV_IN1,与电压调节电路(2)的端口ADV_OUT相连;
所述电流检测放大电路(4)的结构为,运算放大器U6.2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S一端相连,并作为电流检测放大电路(4)的取样输入端,记为端口SampV_IN,与能量发射电路(3)的端口SampV_OUT相连,运算放大器U6.2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2一端、电阻R13一端、可变电阻W2一端以及可变电阻W2活动触点相连,运算放大器U6.2的输出端与电阻R12的另一端相连,并作为电流检测放大电路(4)的放大输出端,记为端口AmpV_OUT,与信号整形电路(5)的端口AmpV_IN相连;可变电阻W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4一端、电阻R15一端以及运算放大器U5.1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3的另一端以及运算放大器U5.1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15的另一端接电源VDD/2,运算放大器U5.1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U5.1的负电源端以及电阻RS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运算放大器U5.1的正电源端接电源VDD;
所述信号整形电路(5)的结构为,运算放大器U8.2的正电源端接电源VDD,运算放大器U8.2的负电源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8.2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7一端以及电容C7一端相连,运算放大器U8.2的同相输入端与电容C6一端相连并接地,电容C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6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18一端相连,电阻R16的另一端作为信号整形电路(5)的电压输入端,记为端口AmpV_IN,与电流检测放大电路(4)的端口AmpV_OUT相连;电阻R1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7的另一端、电阻R19一端以及运算放大器U8.2的输出端相连;运算放大器U8.1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20一端以及电容C9一端相连,运算放大器U8.1的同相输入端与电容C8一端相连并接地,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1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19另一端相连;电阻R2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9的另一端以及运算放大器U8.1的输出端相连,并作为信号整形电路(5)的整形输出端,记为端口ReshapeV_OUT,与电压调节电路(2)的端口ReshapeV_IN相连;
所述输出自动控制电路(6)的结构为,运算放大器U10.2的正电源端接电源VDD,运算放大器U10.2的负电源端接地,单片机(11)的输出端与第二D/A转换电路(10)的输入端相连,第二D/A转换电路(10)的输出端与运算放大器U10.2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用以提供基准电压2;运算放大器U10.2的同相输入端与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以及电阻R22一端相连,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接地,电阻R22的另一端作为输出自动控制电路(6)的补偿输入端,记为端口ADV_IN2,与电压调节电路(2)的端口ADV_OUT相连;运算放大器U10.2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7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7的集电极接电源VDD,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23一端、电阻R24一端以及三极管Q8的发射极相连,电阻R23的另一端与电容C10一端以及反相器U12.4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24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反相器U12.4的输出端与D触发器U7A的时钟信号端CK相连,D触发器U7A的触发信号端D分别与清零端CLR以及电容C11一端相连并接地,电容C11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4的阳极、电阻R25一端以及D触发器U7A的预置端PR相连,二极管D4的阴极与电阻R25的另一端以及D触发器U7A的反相位输出端Q非相连,D触发器U7A的同相位输出端Q分别与D触发器U12.2的时钟信号端CK以及反相器U14.2的输入端相连,反相器U14.2的输出端作为输出自动控制电路(6)的控制输出端,记为端口CtrlV_OUT,与电桥驱动电路(7)的端口CtrlV_IN相连;D触发器U12.2的触发信号端D分别与D触发器U12.2的清零端CLR及电容C12一端相连并接地,电容C1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的阳极、电阻R26一端以及D触发器U12.2的预置端PR相连,二极管D5的阴极分别与电阻R26的另一端、D触发器U12.2的反相位输出端Q非相连,D触发器U12.2的同相位输出端Q与反相器U13.1的输入端相连,反相器U13.1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8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8的集电极接电源VDD;
所述电桥驱动电路(7)的结构为,电桥驱动器U9的电压输入端Vcc以及电容C13一端接电源VDD,电容C13的另一端以及电桥驱动器U9的COM端接地,电桥驱动器U9的高电平输入端HIN分别与场效应管Q9的漏极以及电桥驱动器U10的低电平输入端LIN相连,并作为电桥驱动电路(7)的第一个控制输入端,记为端口TsV_IN1,与光耦隔离电路(8)的端口TsV_OUT1相连,电桥驱动器U9的VB端分别与二极管D6的阴极以及电容C15一端相连,电桥驱动器U9的高电平输出端HO分别与电容C15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32一端相连,并作为电桥驱动电路(7)的第二个输出端,记为端口Drv_OUT2,与能量发射电路(3)的端口Drv_IN2相连,电桥驱动器U9的VS端与电阻R31一端相连,电阻R31的另一端与电阻R32的另一端相连,并作为电桥驱动电路(7)的第一个输出端,记为端口Drv_OUT1,与能量发射电路(3)的端口Drv_IN1相连,二极管D6的阳极与电阻R29一端相连,电阻R29的另一端接电源VDD,电桥驱动器U9的低电平输出端LO与电阻R34一端相连,电阻R34的另一端作为电桥驱动电路(7)的第三个输出端,记为端口Drv_OUT3,与能量发射电路(3)的端口Drv_IN3相连;电桥驱动器U10的电压输入端Vcc以及电容C14一端接电源VDD,电容C14的另一端以及电桥驱动器U10的COM端接地,电桥驱动器U10的高电平输入端HIN分别与场效应管Q10的漏极以及电桥驱动器U9的低电平输入端LIN相连,并作为电桥驱动电路(7)的第二个控制输入端,记为端口TsV_IN2,与光耦隔离电路(8)的端口TsV_OUT2相连,电桥驱动器U10的VB端分别与二极管D7的阴极以及电容C16一端相连,电桥驱动器U10的高电平输出端HO分别与电容C16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35一端相连,并作为电桥驱动电路(7)的第五个输出端,记为端口Drv_OUT5,与能量发射电路(3)的端口Drv_IN5相连,电桥驱动器U10的VS端与电阻R34一端相连,电阻R34的另一端与电阻R35的另一端相连,并作为电桥驱动电路(7)的第四个输出端,记为端口Drv_OUT4,与能量发射电路(3)的端口Drv_IN4相连,二极管D7的阳极与电阻R30一端相连,电阻R30的另一端接电源VDD,电桥驱动器U10的低电平输出端LO与电阻R36一端相连,电阻R36的另一端作为电桥驱动电路(7)的第六个输出端,记为端口Drv_OUT6,与能量发射电路(3)的端口Drv_IN6相连;场效应管Q9的源极以及场效应管Q10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9的栅极与场效应管Q10的栅极相连并作为电桥驱动电路(7)的第三个控制输入端,记为端口CtrlV_IN,与输出自动控制电路(6)的端口CtrlV-OUT相连;
所述光耦隔离电路(8)的结构为,单片机(11)分别与电阻R35一端以及电阻R36一端相连,电阻R35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U1的输入端1A相连,电阻R36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U1的输入端2A相连,光电耦合器U1的电压输入端VCC接电源VDD,光电耦合器U1的输入端1N与光电耦合器U1的输入端2N相连并接地,光电耦合器U1的输出端1_O与电阻R37一端相连,并作为光耦隔离电路(8)的第一个控制输出端,记为端口TsV_OUT1,与电桥驱动电路(7)的端口TsV_IN1相连;光电耦合器U1的输出端2_O与电阻R38一端相连,并作为光耦隔离电路(8)的第二个控制输出端,记为端口TsV_OUT2,与电桥驱动电路(7)的端口TsV_IN2相连;光电耦合器U1的接地端GND与电容C17一端相连并接地,电容C1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7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38的另一端相连并接电源VD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345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电话无线充电恒流发射系统
- 下一篇:导货结构及应用其的售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