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螨抗菌整理剂和整理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05023.9 | 申请日: | 202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5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姜志伟;张蓉;许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丝之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3/224 | 分类号: | D06M13/224;D06M13/00;D06M15/00;D06M23/00;D06M101/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吴韵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4 | 代理人: | 王铭陆 |
地址: | 215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整理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螨抗菌整理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称取以下成分:3‑(3‑羟基苯基)丙酸6‑9份、千年健提取物6‑9份、甘草提取物4‑6份、甲基丙烯酸5‑8份、过氧化二苯甲酰0.1‑1份,槐角提取物,10‑20份,去离子水50‑70份。通过本发明的防螨整理剂整理时,可以使得蚕丝的防螨抗菌功能耐久性进一步提高,且该应用工艺条件下,蚕丝织物的保暖性大幅度提高。蚕丝绵整理后对手感基本没有影响,且水洗50次后,仍然有极好的防螨抑菌效果,具有持久的耐久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整理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螨抗菌整理剂和整理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蚕丝制品以其质地轻柔、外观华丽、吸湿透气、滑爽舒适等特性备受人们的青睐。天然的蛋白质结构使蚕丝成为对人体具有很好亲和力的纺织材料,但也是细菌滋生繁衍和传播的适宜场所。细菌的繁殖不仅使蚕丝制品变色、发霉和降解,还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危害,因此,研究和开发抗菌蚕丝制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用于纺织纤维的抗菌剂主要有有机硅季铵盐类、季铵盐类、双胍类衍生物、无机类等。无机类抗菌剂主要用于合成纤维的纺丝加工中,有机硅季铵盐类等有机类主要用于天然纤维的后整理。这些试剂通常涉及到环境毒性和生物毒害性。由于环境保护的需要,人们对化学及化学过程的环保性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致力于将化学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对于化学合成过程的绿色化,而言,无毒或低毒的化学物质来源、环保型溶剂和新型材料是其中的关键问题。目前,“绿色化学”已经成为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主题,而利用“绿色化学”的方法来制备金属纳米粒子的关键在于选择环境友好的化学试剂和无毒的稳定剂。
除了考虑抗菌的无毒性,还需要考虑抗菌的持久性。但传统的防螨抗菌整理剂一般采用酯类或者羟基基团与真丝、棉等织物上的羟基中的氢键结合,虽然总体上牢度较好,但经过10次水洗后,性能下降幅度较大。本发明通过抗菌剂的选择和抗菌整理工艺的配合,获得较好的持久抗菌效果。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持久效果的蚕丝织物用抗菌除螨整理剂,通过浸渍法和浸轧法的整理方法的配合,得到的蚕丝织物的抗菌性持久。
技术方案:一种防螨抗菌整理剂,按重量份称取以下成分:3-(3-羟基苯基)丙酸6-9份、千年健提取物6-9份、甘草提取物4-6份、甲基丙烯酸5-8份、过氧化二苯甲酰0.1-1份,槐角提取物,10-20份,去离子水50-70份。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防螨抗菌整理剂,按重量份称取以下成分:3-(3-羟基苯基)丙酸6-9份、芳樟醇6-9份、甘草查尔酮4-6份、甲基丙烯酸5-8份、过氧化二苯甲酰0.1-1份,二氢山奈酚10-20份,去离子水50-70份。
一种防螨抗菌整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3-(3-羟基苯基)丙酸、芳樟醇和二分之一重量份的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充分搅拌,升温至90℃,搅拌反应5h,获得产物A;
S2.将甘草查尔酮、甲基丙烯酸和三分之一重量份的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60℃,再滴加过氧化二苯甲酰,0.5h滴完,然后开始升温至85℃,搅拌反应4h,0.5h内加入二氢山奈酚和剩下的去离子水,搅拌反应3h,反应结束后将混合溶液温度快速降至20℃,得到产物B;
S3.将产物A和产物B按照1:1的比例混合后即得到防螨抗菌整理剂。
一种防螨抗菌整理剂的整理方法,包括浸渍法和浸轧法。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防螨抗菌整理剂的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防螨抗菌整理剂和水混合后搅拌均匀制备成整理液,其中防螨抗菌整理剂的浓度为5g/L-30g/L;
(2)在整理液中加入织物后,在60-90℃整理30min,其中织物和水比为1: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丝之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丝之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50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