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耦合器及光纤插头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05451.1 | 申请日: | 202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3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石尚娟;王晓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派斯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刘志敏 |
地址: | 232000 安徽省淮南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耦合器 插头 | ||
本发明属于光纤连接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光纤耦合器及光纤插头;固定壳体内滑动设置有连接头,且连接头的端部连接有光纤导线;固定壳体的上下两端侧面开设有摆动腔,且摆动腔内通过转动柱线分别转动设置有卡合压板;摆动腔的底端开设有插接孔;连接头的上下两端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限位插槽;卡合压板一端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插接柱,且卡合压板的上端面通过橡胶弹簧与摆动腔的上壁连接;插接柱滑动插接到插接孔和限位插槽内;卡合压板的另一端位于固定壳体的外端部;连接头的内部开设有阶梯插接腔,且阶梯插接腔内插接有阶梯形状的光纤插头;便于调整后的连接头与光纤插头件稳定连接,使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的两个端面紧密接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连接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光纤耦合器及光纤插头。
背景技术
由于光纤具有高带宽、低损耗的优点,近年来已广泛作为讯号的传输媒介。为使讯号能传送至更远的距离,高功率的雷射二极管便孕育而生,因而使得耦合至光纤的能量大为增加。然而,上述高强度的红外光束由光纤的一端射出时,人眼并无法判断光束的存在与否,若操作者的眼睛不慎直接暴露在光束下,常会造成视力永久性的伤害。
光纤耦合器又称分歧器、连接器、适配器、光纤法兰盘,是用于实现光信号分路/合路,或用于延长光纤链路的元件,属于光被动元件领域。活动光纤连接器中需要一收一发与光电转换模块相连,在此过程中,光纤耦合器便成为了其中的桥梁,光纤连接器与光纤耦合器结合变构成了光纤连接器组件。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光纤耦合器,该专利的申请号为2014102425557,包括光纤插头、光纤插座以及检测模块,所述光纤插头插接于光纤插座内;所述光纤插座包括对称设置的前插座本体和后插座本体,所述前插座本体和后插座本体以分隔板为对称板对称设置,所述分隔板中部设置有连通前插座本体和后插座本体且形状与光纤相适配的光纤容纳腔;所述前插座本体内部开设有插头容纳腔;所述前耦合器底部还形成有供检测模块插入固定的插入槽以及供检测端子插入的检测孔。
上述内容虽然起到了连接结构更为简单且整体结构更为紧凑;现有的光纤耦合器上的光纤插座大多时固定设置在光纤耦合器的固定装置上,当光纤插头插入到光纤耦合器上时,由于光纤耦合器安装的位置较为狭窄,进而导致光纤插头难以准确高效的与光纤耦合器进行稳定连接;同时现有的光纤耦合器大多采用直通式插接方式,当光纤耦合器设置在振动幅度大的位置时,容易导致光纤耦合器与光纤插头的连接处的光纤玻璃产生断裂的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光纤耦合器及光纤插头,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而现有的由于光纤耦合器安装的位置较为狭窄,且光纤耦合器上的插接座固定设置,进而导致光纤插头难以准确高效的与光纤耦合器进行稳定连接;同时现有的光纤耦合器大多采用直通式插接方式,当光纤耦合器设置在振动幅度大的位置时,容易导致光纤耦合器与光纤插头的连接处的光纤玻璃产生断裂的现象。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光纤耦合器,包括固定壳体、连接头和光纤导线;所述固定壳体内滑动设置有连接头,且连接头的端部连接有光纤导线;所述固定壳体的上下两端侧面开设有摆动腔,且摆动腔内通过转动柱线分别转动设置有卡合压板;所述摆动腔的底端开设有插接孔;所述连接头的上下两端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限位插槽,且多个限位插槽与插接孔滑动对齐;所述卡合压板一端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插接柱,且卡合压板的上端面通过橡胶弹簧与摆动腔的上壁连接;所述插接柱滑动插接到插接孔和限位插槽内;所述卡合压板的另一端位于固定壳体的外端部;所述连接头的内部开设有阶梯插接腔,且阶梯插接腔内插接有阶梯形状的光纤插头;所述连接头的作用两侧壁均设置有推动插板,且推动插板侧面设置有限位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派斯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派斯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54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