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隔膜电性能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05515.8 | 申请日: | 202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68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闫昭;潘弘毅;禹习谦;李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诚智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39 | 代理人: | 李楠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隔膜 性能 检测 方法 | ||
1.一种电池隔膜电性能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组装检测用电池,所述检测用电池包括被检测的电池隔膜;
将所述检测用电池静置2-24小时后,在设定的测试温度下,进行首周循环测试,所述首周循环测试的测试条件具体为:以第一电流大小进行恒流放电,放电截止电压为0~2V;然后再以第二电流进行恒流充电,充电截止电压为0.5V~4.6V;根据首周循环测试的测得的首周放电容量数据表征隔膜化成状况;
在设定的测试温度下进行指定周数的循环测试,所述指定周数的循环测试中每一周的测试条件相同,具体为:在固定的恒流放电截止时间下以第三电流大小进行恒流放电,然后再以第四电流进行恒流充电,充电截止电压为0.5V~4V;计算指定周数的循环充电容量总和,用以表征所述隔膜的电性能;其中,所述指定周数在10-100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第二电流、第三电流和第四电流的大小均在0.001mA-200mA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置的时间为10-24小时;
所述首周循环测试中,以第一电流大小进行恒流放电的放电截止电压为0.0001-0.1V,以第二电流进行恒流充电的充电截止电压为0.5V-2V;
所述指定周数的循环测试中,所述第三电流和第四电流的大小均在0.1mA-10mA之间,所述以第四电流进行恒流充电的充电电压截止0.5V-2V,所述指定周数为10周-50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置的时间为12-24小时;
所述首周循环测试中,以第一电流大小进行恒流放电的放电截止电压为0.0001-0.01V,以第二电流进行恒流充电的充电截止电压为1V-2V;
所述指定周数的循环测试中,所述第三电流和第四电流的大小均在0.5mA-10mA之间,所述以第四电流进行恒流充电的充电电压截止1V-2V,所述指定周数为20周-50周。
5.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的测试温度为-30℃-60℃。
6.根据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的测试温度具体为:-20℃、0℃、25℃、45℃、60℃中的一个或几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隔膜具体为涂覆有离子导体膜的基膜,所述检测方法用于对所述离子导体膜的电性能进行检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导体膜的厚度为6-30μm,涂覆的面质量在0.005g/cm2-1g/cm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导体膜由离子导体粉末材料添加助剂后制成的浆料均匀涂敷于基膜上制成;
所述基膜包括:聚乙烯PE膜、聚丙烯PP膜、无纺布膜、纤维膜中的一种或多种复合膜;
所述离子导体粉末添加助剂后制成的浆料涂覆于基膜的一侧或两侧;
所述离子导体膜为6-20μm,涂覆的面质量在0.005g/cm2-0.5g/cm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用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电解液和所述隔膜;
所述正极片包括:锂片、铝片、铜片中的任一种;所述正极片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中的任一种;大小为0.5~100cm2;
所述负极片包括:锂片或铜片;所述负极片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中的任一种;大小为0.5~120cm2;
所述电解液包括: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高氯酸锂、六氟合砷酸锂、三氟甲磺酸锂、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双乙酸硼酸锂、二氟草酸硼酸锂、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双氟磺酰亚胺锂、二氟磷酸锂、硝酸锂、醋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551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