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理含铜砷滤饼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06654.2 | 申请日: | 202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3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鹏;王娟;常军;王子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仁学院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02;C22B15/00;C22B30/04;C01G2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欢 |
地址: | 5543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含铜砷 滤饼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含铜砷滤饼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取铜砷滤饼,将铜砷滤饼与浓硫酸浆化,将浆化后的铜砷滤饼进行氧化焙烧,对氧化焙烧中的烟尘进行冷凝回收,氧化焙烧过程中,铜砷滤饼中的砷以三氧化二砷的形式挥发进入烟尘,即在冷凝回收后获得三氧化二砷产品,且在氧化焙烧结束后获得焙烧渣;将获得的焙烧渣采用硫酸溶液进行硫酸浸出处理,在硫酸浸出处理过程中,焙烧渣中的铜以硫酸铜的形式浸入至溶液内,待硫酸浸出处理完成后获得浸出渣及硫酸铜溶液;即铜砷滤饼的处理完成。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以施行,能够实现对含砷铜滤饼中砷的高效脱除及综合回收利用,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有利于进行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铜砷滤饼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含铜砷滤饼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含铜砷滤饼产生于铜冶炼砷的脱除过程,含砷铜滤饼中硫化砷的含量可达30-70%,铜含量为3-5%。含铜砷滤饼主要采用堆存的方法处理,含砷铜滤饼中的砷不稳定,易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溶出,采用推存的方法不仅需占用大量的场地,而且还存在环境污染的风险,因此采用适当的方法处理砷滤饼,将砷滤饼中的砷和铜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目前含铜砷滤饼资源化利用的研究主要有:火法处理法和湿法处理法。火法处理法是采用氧化燃烧的方法将含铜砷滤饼中的硫化砷燃烧挥发,砷以三氧化二砷的形式回收,铜留在渣中,可作为铜冶炼原料使用。湿法处理法是采用氧化浸出的方法将含铜砷滤饼中的砷浸出,砷最终做成三氧化二砷,铜以硫酸铜的形式回收。火法处理存在的问题是:焙烧温度较高(500-800℃),铜没有提取。湿法处理存在的问题是:工艺流程长,生成了新的污染物(含砷废水),需要处理。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含铜砷滤饼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处理含铜砷滤饼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处理含铜砷滤饼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铜砷滤饼,将铜砷滤饼与浓硫酸充分浆化0.5-1h,将浆化后的铜砷滤饼进行氧化焙烧,氧化焙烧的温度为300-400℃,且焙烧时间持续0.5-1h,对氧化焙烧中的烟尘进行冷凝回收,氧化焙烧过程中,铜砷滤饼中的砷以三氧化二砷的形式挥发进入烟尘,即在冷凝回收后获得三氧化二砷产品,且在氧化焙烧结束后获得焙烧渣;
S2:将获得的焙烧渣采用50-100g/L的硫酸溶液进行硫酸浸出处理,且浸出温度为90-100℃、浸出时间为1-1.5h、硫酸溶液与焙烧渣的液固比为4:1,在硫酸浸出处理过程中,焙烧渣中的铜以硫酸铜的形式浸入至溶液内,待硫酸浸出处理完成后获得浸出渣及硫酸铜溶液;即铜砷滤饼的处理完成。
优选的,在步骤S1中,铜砷滤饼中元素的含量为:砷含量40-50%、硫含量20-30%、铜含量3-5%以及其它元素,所述其它元素主要为硅和钙。
优选的,在步骤S1的中,三氧化二砷产品的纯度为98.5-99.5%,且焙烧渣中砷的含量为0.5-1%,即在步骤S1中,铜砷滤饼中砷的挥发率为99-99.5%,进而实现了对铜砷滤饼中砷的高效回收利用。
优选的,在步骤S2中,焙烧渣中的铜的浸出率为98-99%,进而实现了对铜砷滤饼中铜的高效回收利用;进一步的对硫酸铜溶液进行过滤除杂,即可应用于电解铜中。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处理含铜砷滤饼的方法,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在运用的过程中,实现了低温下对含砷铜滤饼中砷的高效脱除,进一步的实现了对含铜砷滤饼中砷和铜的综合回收利用,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有利于进行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处理含铜砷滤饼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仁学院,未经铜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66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