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摘桑葚的Y形刀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07302.9 | 申请日: | 2018-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7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俞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少华 |
主分类号: | A01D46/247 | 分类号: | A01D46/247;A01D46/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2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摘 桑葚 及其 应用 | ||
一种采摘桑葚的Y形刀及其应用,涉及一种桑椹采摘刀,在立板(7)上端朝向两侧分别设有外翻板(5),两外翻板(5)的外端面上分别设有间隔设置的梳齿(1),两外翻板(5)外端面上分别设置的梳齿(1)为相同结构,在两两梳齿(1)之间形成外扩口豁口(3),所述外扩口豁口(3)的两两相邻面的梳齿(1)边上分别设有刃口(4),由两外翻板(5)和立板(7)形成Y形桑葚采摘刀;本发明利用Y形桑葚采摘刀梳齿的刃口可将桑椹由树枝上无损伤的切下来,获取桑椹的远距离快速采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桑椹采摘刀,尤其是涉及一种采摘桑葚的Y形刀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公知的,桑葚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白藜芦醇、花青素等成份,桑葚的营养是苹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具有多种功效,常吃桑葚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桑葚是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花果,由多数小核果集合而成,呈长圆形,长2-3cm,直径1.2-1.8cm。初熟时为绿色,成熟后变肉质、黑紫色或红色;桑葚也会出现黄棕色、棕红色至暗紫色“比较少见的颜色成熟后呈乳白色”, 桑葚有短果序梗,气味微酸而甜;早在两千多年前,桑葚已是中国皇帝御用的补品;因桑树特殊的生长环境使桑果具有天然生长,无任何污染的特点,所以桑葚又被称为“民间圣果”。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健康知识的普及,民众越来越重视食品的营养和健康特性,以桑葚加工的食品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市场前景十分美好。因此许多地区开始大面积种植桑椹,现有的桑椹树通过人工干预,树高通常在1.5米至5米之间,每到收获季节采摘桑椹都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采摘工人不仅需要爬上爬下,而且很多隐藏在枝杈间的桑椹更难采摘,原因在于无法接近,市场上尚未发现桑椹采摘的产品或装置;尤其是没有适合桑葚无损伤的刀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摘桑葚的Y形刀及其应用,利用Y形桑葚采摘刀梳齿的刃口可将桑椹由树枝上无损伤的切下来,获取桑椹的远距离快速采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摘桑葚的Y形刀,在立板上端朝向两侧分别设有外翻板,两外翻板的外端面上分别设有间隔设置的梳齿,两外翻板外端面上分别设置的梳齿为相同结构,在两两梳齿之间形成外扩口豁口,所述外扩口豁口的两两相邻面的梳齿边上分别设有刃口,由两外翻板和立板形成Y形桑葚采摘刀。
所述的采摘桑葚的Y形刀,在两外翻板外端两两相邻的梳齿之间形成的外扩口豁口口底设有V形槽,所述V形槽的边上设有刃口。
所述的采摘桑葚的Y形刀,所述立板为两个,其中立板的上端连接在一外翻板的内端,另一立板的上端连接在另一外翻板的内端。
所述的采摘桑葚的Y形刀,两外翻板与两立板圆弧过渡。
所述的采摘桑葚的Y形刀,两立板的下端通过折弯连接形成一体结构;在两立板的靠近下端间隔设有两安装孔。
一种采摘桑葚的Y形刀的应用,Y形桑葚采摘刀立板下部的安装孔通过螺丝钉固定在隔离杆一侧的螺孔上,所述隔离杆处于环形杆中部口的中部,隔离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环形杆的内面上,网袋的上口固定在环形杆上,环形杆与手柄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使用时一只手抓住手柄杆的另一端,将Y形桑葚采摘刀两外翻板的任意一个对应在树枝上桑椹的柄一侧,若是桑椹长在树枝的侧面,可以将其中一个外翻板的梳齿由下朝上对应在桑椹的柄,然后移动手柄杆利用外翻板左右动作或上下斜向动作,这时梳齿的刃口将桑椹柄切断,此时桑椹落入环形杆的中部口后进入网袋,而后重复前述步骤即可获取高枝头或远距离的桑椹多次采摘。
所述的采摘桑葚的Y形刀的应用,在环形杆的隔离杆一端下部设有块体,所述块体上设有盲孔,手柄杆的一端连接在盲孔中。
所述的采摘桑葚的Y形刀的应用,在环形杆的隔离杆下部与块体之间设有连接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少华,未经郑少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73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