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烯醇/α-烯烃共聚物管道减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08307.3 | 申请日: | 2020-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43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房大维;张志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10/14 | 分类号: | C08F210/14;C08F216/04;F17D1/16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金春华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烯烃 共聚物 管道 减阻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烯醇/α‑烯烃共聚物管道减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大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制备和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制备方法采用本体聚合法,烯醇与C6~C18的α‑烯烃作为原料,采用Ziegler‑Natta催化剂体系,加入增塑剂、分子量调节剂等,通氮气并采用加热和紫外辐射的方式引发反应,合成烯醇/α‑烯烃共聚物,产品可作为油品减阻剂应用于油品管道输送。本发明制备的烯醇/α‑烯烃共聚物减阻剂转化率较高、凝胶率低、成本低、不易爆聚、分子量分散度低,且易分散于各种原油中,能够提高管道输送的效率,尤其是针对含水原油和集输管道复杂原油的减阻效果比普通α‑烯烃聚合物产品提高30~50%,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烯醇/α-烯烃共聚物管道减阻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大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制备和管道输送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流体中含有某些特定物质时,其在湍流状态下的摩擦阻力会大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减阻,能够实现管道原油、成品油输送过程中减阻增输效应的添加剂称为油品减阻剂。油品减阻剂根据作用原理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超高分子量的高柔性线型高分子,主要有烯烃均聚物或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酯等;另一类是表面活性化合物。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共聚物类油品减阻剂较之目前常用的聚α-烯烃类减阻剂的减阻效果更佳,这是由于共聚物类减阻剂的合成过程中,分子量控制较为容易,同时由于引入了不同官能团的共聚α-烯烃,其聚合产物的溶解分散性能更好。
聚烯烃高分子减阻剂一般采用Ziegler-Natta催化剂本体聚合法合成。Ziegler-Natta体系催化剂由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两部分组成,如何配制高效的Ziegler-Natta体系催化剂直接影响聚合产物减阻性能的高低。聚烯烃工业的发展史,归根结底就是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发展史。如何调节TiC14在最终催化剂上的量和分布、无毒性高效助催化剂的选用和复配、提高催化剂的定向能力和聚合物的等规度,是目前油品减阻剂合成过重中的关键技术点和难点。
分子量调节剂等添加剂的加入可以明显改善高分子共聚物的物性,提高其分子量分散度和聚合物的等规度。
针对含水原油和集输管道复杂原油,使用普通α-烯烃聚合物产品,使用效果会大大降低,烯醇/α-烯烃共聚物管道减阻剂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烯醇/α-烯烃共聚物管道减阻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反应时间短、反应过程不易爆聚,精确控制共聚物分子量,降低生成共聚物的分子量分散度;利用该烯醇/α-烯烃共聚物制备的管道减阻剂凝胶率低、极易分散于含水原油和集输管道原油中,提高管道输送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烯醇/α-烯烃共聚物管道减阻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C6~C18的α-烯烃加入到密闭容器中混合均匀,通入氮气,加入烯醇,再加入Ziegler-Natta主催化剂,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Ziegler-Natta助催化剂;
2)将密闭容器置于冷浴中,同时进行紫外辐射;加入分子量调节剂,一段时间后,停止紫外辐射,得到稳定的烯醇/α-烯烃共聚物。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烯醇/α-烯烃共聚物管道减阻剂,步骤1)中所述的C6~C18的α-烯烃是C6的α-烯烃、C8的α-烯烃、C10的α-烯烃、C12的α-烯烃、C14的α-烯烃、C16的α-烯烃和C18的α-烯烃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复配。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烯醇/α-烯烃共聚物管道减阻剂,步骤1)中,按质量比,C6~C18的α-烯烃:烯醇为1:6~2:5。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烯醇/α-烯烃共聚物管道减阻剂,步骤1)中,所述的烯醇是2-丁烯醇、3-丁烯醇、3-丁烯-2-醇、2-甲基-3-丁烯-2-醇、1,5-己二烯-3,4-二醇、2-己烯醇、3-己烯醇、1-己烯-3-醇和5-己烯-1-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复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大学,未经辽宁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83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