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军用越野车的整体式双回路转向器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08359.0 | 申请日: | 2020-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2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陈畅;周全;杨杰;倪静;陈大林;孔真斌;傅早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州恒隆汽车技术(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B62D5/30 | 分类号: | B62D5/30;B62D5/08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6 | 代理人: | 蔡昌伟 |
地址: | 434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军用 越野车 整体 回路 转向器 总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军用越野车的整体式双回路转向器总成,属汽车液压助力转向器技术领域。转向壳体内设置有装配转向螺母形成的互不连通的左油腔和右油腔,阀套与输入轴之间设置有阀套油槽,转向螺杆与输入轴之间设置有螺杆油槽,螺杆油槽上方的转向壳体上设置有主阀进油道,螺杆油槽下方的转向壳体上设置有主阀回油道,主阀回油道和主阀进油道分别与螺杆油槽连通,螺杆油槽通过连通孔分别与左油腔和右油腔连通,该转向器总成具有安全可靠和具备应急转向能力的特点,解决了现有转向器存有的转向器存有的安全系数低和转向容易失效的问题,满足了汽车液压助力转向器的安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军用越野车的整体式双回路转向器总成,属汽车液压助力转向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转向器是汽车上的重要部件,当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转向器将转向盘的转向力矩和转向角进行减速增矩,再输出给转向拉杆机构,达到使汽车转向的目的;如,商务车、载重车、军用越野车等广泛应用了液压助力的转向器,液压助力转向器减少了方向盘的转数,便于驾驶者在停车或转向时对汽车进行操控,极大的减轻了驾驶者的劳动强度。
但军用越野车由于特殊的使用要求需要适应多变的路况和行车环境,对转向器的安全性能有很高的要求,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器难以满足使用要求,尤其是发动机或油泵意外受损时,会直接导致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失效,只能靠人力来转向,人力操作不便且力量有限,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在现有的转向系统基础上,需要增加应急转向的功能,以解决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器存有的不足,进一步提升转向器的安全等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具备应急转向能力,以解决现有转向器存有的安全系数低和转向容易失效问题的适用于军用越野车的整体式双回路转向器总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军用越野车的整体式双回路转向器总成,包括转向器本体,转向器本体由转向壳体、转向臂轴、输入轴、转向螺母和转向螺杆构成,转向壳体内通过转向螺杆装有转向螺母,转向螺母下方的转向壳体内装有转向臂轴,转向臂轴与转向螺母啮合连接;转向螺杆内通过固定销装有扭杆,转向螺杆一端装有输入轴,输入轴的一端通过固定销与扭杆连接;其特征在于:输入轴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和阀套装有转向阀,阀套与输入轴之间设置有阀套油槽,转向螺杆与输入轴之间设置有螺杆油槽,螺杆油槽对应的转向壳体上设置有主阀进油道,螺杆油槽下方的转向壳体上设置有主阀回油道,主阀回油道和主阀进油道分别与螺杆油槽连通,所述的阀套油槽对应的转向阀阀体上设置有助力缸油口A和助力缸油口B;阀套油槽下方的阀体上设置有副阀进油口和副阀回油口,助力缸油口A、助力缸油口B、副阀进油口和副阀回油口分别与阀套油槽连通;所述的转向壳体内设置有装配转向螺母形成的互不连通的左油腔和右油腔,螺杆油槽通过连通孔分别与左油腔和右油腔连通。
所述的主阀进油道和助力缸油口A内分别设置有安全阀。
所述的转向器本体上设置有旁通阀A,旁通阀A与主阀进油道和主阀回油道连通。
所述的阀体上设置有旁通阀B,旁通阀B与副阀进油口和副阀回油口连通。
所述的螺杆油槽由输入轴圆周上设置的输入轴进油槽组、输入轴排油槽组、螺杆内壁圆周上设置的螺杆排油槽组构成,输入轴进油槽组由输入轴进油槽A、输入轴进油槽B和输入轴进油槽C构成,输入轴排油槽组由输入轴排油槽A、输入轴排油槽B和输入轴排油槽C构成,螺杆排油槽组由螺杆排油槽A、螺杆排油槽B、螺杆排油槽C、螺杆排油槽D、螺杆排油槽E和螺杆排油槽F构成;所述的输入轴进油槽A、输入轴进油槽B和输入轴进油槽C在输入轴圆周上呈120°均布。
所述的输入轴进油槽A、输入轴进油槽B和输入轴进油槽C之间的输入轴圆周上呈120°均布有输入轴排油槽A、输入轴排油槽B和输入轴排油槽C,输入轴排油槽A、输入轴排油槽B和输入轴排油槽C与输入轴进油槽A、输入轴进油槽B和输入轴进油槽C之间呈间隔错位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州恒隆汽车技术(检测)中心,未经荆州恒隆汽车技术(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83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