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并联式脚踝康复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09348.4 | 申请日: | 202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39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子明;赵坤;严文江;翟玉洁;潘泓;罗健高;李嘉明;王铭崧;张泽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孚睿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4 | 代理人: | 刘翠芹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联 脚踝 康复 机器人 | ||
1.一种并联式脚踝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定平台、动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动平台和定平台之间的三个并列的运动分支,每一个运动分支分别设置有一个驱动装置,所述每一个运动分支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动平台和所述定平台转动连接,三个运动分支的结构相同,均为转动副-球铰副-转动副RSR结构;
所述定平台和动平台分别设置有三个转动副,定平台的三个转动副分别为第一转动副、第二转动副和第三转动副,动平台的三个转动副分别为第四转动副、第五转动副和第六转动副,其中第一转动副与第四转动副的位置相对应,第二转动副与第五转动副的位置相对应,第三转动副与第六转动副的位置相对应,三个所述运动分支的第一球副的球心平面为第一平面,六个转动副均相对于第一平面对称,所述动平台设置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位于第一平面的下方,且平行于第一平面和动平台的平面,每一个运动分支分别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一球副,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定平台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球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球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动平台连接;
第一转动副与第二转动副相互垂直,第二转动副与第三转动副相互垂直,第一转动副与第三转动副相互平行;
第四转动副与第五转动副相互垂直,第五转动副与第六转动副相互垂直,第四转动副与第六转动副相互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式脚踝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第一转动副的纵向中轴线与第二转动副的横向中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第二转动副的纵向中轴线与第三转动副横向中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第一转动副的横向中轴线与第二转动副的纵向中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第二转动副的横向中轴线与第三转动副纵向中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式脚踝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第四转动副的纵向中轴线与第五转动副的横向中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第五转动副的纵向中轴线与第六转动副横向中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第四转动副的横向中轴线与第五转动副的纵向中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第五转动副的横向中轴线与第六转动副纵向中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式脚踝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电机支架和联轴器,每一个运动分支设置有一个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借助于电机支架和联轴器进行安装,伺服电机的运动量代表该分支的输出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式脚踝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为弧形,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长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并联式脚踝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包括角位移传感器、限位开关和力传感器,所述角位移传感器安装在各个转动副的位置处,所述限位开关分布在各转动副极限位置处,所述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脚踏板上,所述脚踏板上设有外部连接组件,所述外部连接组件能安装加热装置或按摩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并联式脚踝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借助于连杆与所述动平台连接,所述脚踏板的连杆的长度能够调节,通过调整连杆长度实现不同脚踝高度的人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踝关节中心和机器人实际转动中心重合,或通过机器人自身的上升下降进行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934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的节能率测试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BMC日志收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