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风管道的风压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09765.9 | 申请日: | 202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80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富均;唐俊;周新根;熊晓阳;王东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7/18 | 分类号: | G01L7/18;G01P5/14;G01L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郝传鑫 |
地址: | 5107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风管道 风压 测量 装置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风管道的风压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涉及风压测量领域。通风管道的风压测量装置包括U形管、连接管和管道连接结构,管道连接结构包括封板和迎风弯头,封板的中部设有穿孔,迎风弯头固定连接在穿孔中;封板的背风侧边缘设有卡接翻边,封板的迎风侧边缘设有贴合边,贴合边上固定有磁体;U形管包括第一直管段、第二直管段以及中间段,连接管连通于迎风弯头和第二直管段之间,第一直管段的端部开设有平衡气孔;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上分别标定有液位刻度,液位刻度包括零刻度、正值刻度和负值刻度;在迎风接头处的压力等于大气压时,测压流体在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中的液面分别处于零刻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压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风管道的风压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在通风系统的安装过程中,当通风管道初装到位时,需要进行风压测试,以确保风机能够将空气输送至整个通风系统。
目前,多采用U形管形式的水压计对管道内进行风压测量,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3454035A、申请公布日为2013.12.18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管道压力的新型水压计及制造方法,并具体公开了利用水柱压力差来测量所试管道内气体的压力,以气体为试压介质,包括底板,刻度尺和U形管,刻度尺为两条废钢卷尺,它们相互平行以一定间距分别固定在底板的中间,设为左、右刻度尺;U形管为透明塑料管,U形管内充有适量的工作液,塑料管固定在左、右刻度尺的外侧,其U形管底端伸出底板的底端;U形管的一端设有接头开关与大气相通,另一端设有锥形接头与试压管道连接。
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水压计测量管道压力时,需要将锥形接头直接与试压管道焊接连接。但是,在测量完成之后,对锥形接头与管道之间还要切割分离,增加了整个测量操作的复杂程度,测量的重复性和便捷性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管道的风压测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测量操作复杂,测量的重复性和便捷性差的问题。同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通风管道的风压测量方法。
本发明的通风管道的风压测量装置的技术方案为:
通风管道的风压测量装置,包括U形管、连接管和管道连接结构,所述管道连接结构包括封板和迎风弯头,所述封板的中部设有穿孔,所述迎风弯头固定连接在穿孔中;所述封板的背风侧边缘设有卡接翻边,所述封板的迎风侧边缘设有贴合边,所述贴合边上固定有磁体;
所述U形管包括第一直管段、第二直管段以及中间段,所述连接管连通于所述迎风弯头和第二直管段的端部之间,所述第一直管段的端部开设有平衡气孔;所述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上分别标定有液位刻度,所述液位刻度包括零刻度、正值刻度和负值刻度,所述正值刻度和负值刻度对称布置在零刻度的两侧;所述U形管中盛装有测压流体,在所述迎风弯头处的压力等于大气压时,所述测压流体在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中的液面分别处于零刻度。
有益效果:通过卡接翻边与通风管道的测压孔的孔沿卡接配合、贴合边与通风管道的管壁磁吸连接,使封板以及迎风弯头可靠的定位安装在通风管道中;当气流吹向迎风弯头时,由于卡接翻位于封板的背风侧边缘,贴合边位于封板的迎风侧边缘,通过贴合边与通风管道的管壁之间的挡止作用,防止气流带动封板活动,保证了封板对测压孔的封闭作用,确保了风压测量的准确性;此外,封板与通风管道之间可拆卸装配,测量操作更加简单,测量的重复性和便捷性更好,通过读取液面的高度差h,利用公式P=ρgh+P0,P0为大气压强(101kPa),即可计算得出通风管道内的风压P。
进一步的,所述封板的形状为矩形,所述卡接翻边设于封板的一侧长边位置,所述卡接翻边具有开口朝外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用于与所述通风管道的测压孔的孔沿卡接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翻边为“Z”字形翻边,所述“Z”字形翻边的截面轮廓为“Z”字形,所述“Z”字形翻边的其中一个水平段与所述封板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97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