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频广播测频解调电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09817.2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08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广播电视研究所(吉林省广播电视局科技信息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H40/45 | 分类号: | H04H40/45;H04L7/00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朱红玲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频 广播 解调 电子 系统 | ||
调频广播测频解调电子系统,涉及广播电视领域,解决现有调频广播监测解调系统使用受限,无法满足其使用要求的问题,包括输入端INPUT,时钟输入端,采样输出端,数据输出端,两个电容,四个电阻,运放器,D触发器,与门,D触发器,同步使能计数器,同步清零计数器,同步使能锁存器,同步分频器,锁存器,锁存器,乘法器,除法器,减法器,常数输出器和除法器;本发明可以取消传统解调设备中必需的鉴频器,模数转换器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放大电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失真;所需电路元件少;解调得到音频节目内容数字数据流,可以直接播放,存贮或传输;因采用导频信号频率的四倍采样节目信号,在后续立体声解码时就无需再用硬件提取导频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广播电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频广播测频解调电子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调频广播国家标准规定,调频广播节目采用频率调制,最大频偏为75Khz,立体声左右两声道用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38KHz载波,并把载波二分频成为导频信号,与节目信号一起调频发射;传统节目解调方法是用鉴频器把中频信号解调得到音频模拟信号,放大之后再用模数转换器转成数字化的声音数据流;在这种转化过程中,节目信号经历的模拟电路部分环节较多,引入的噪声与失真较大,并且模拟电路产品在生产中的一致性也不好控制。
现有文献公开《单片机直接测频的调频广播监测解调方法》提出一种可用于单声道节目监测系统的单片机直接测频的解调方法,具体为采用单片机直接测频的解调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因硬件无法同时采样计数与周期两个信息的问题,只能在中断处理程序中不断重试碰撞到正确的结果,其文件中也有提到中频信号脉冲可能会在中断处理期间到达,并且中断服务程序也不可能同时读取到两个寄存器的数据,这样很可能发生一种意外情况,解决方案是需要在定时器的中断处理程序中交替循环读取这两个寄存器的内容,如果连续两次都能取得相同的数值,那么这个数值才是可用的。否则两个寄存器的内容就不配对,需要循环回去重读,直到确认它们的内容没有发生意外改变为止。这种方式的采样速率可达16KHz;因为单片机中断处理程序进入与退出所需时间均为微秒量级,重试碰撞多少次才成功还要依靠概率,实测在24KHz以上的频率,单片机几乎已经没有执行主程序的时间片了;因此若想取得76KHz可用于立体声解码的采样速率,受单片机性能限制难以实现;
2、其采用一个环形振荡器作为滤波器提高系统的性能,环形振荡器采用电阻注入信号的滤波电路,使灵敏度从50dBuV提高到30dBuV,可提升20dB,滤波电路元件参数难以计算,只能采用合适的取值,使它的振荡频率大约是1.25MHz,也就是需要用实验得到的元件经验值来使振荡频率成为1.25MHz,无法通过相应的分析计算来设计合适的通频带。
3、系统输出数据只是提到需要转成8位数据,并没提供具体转换方法;而本发明提供了具体电路和转换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调频广播监测解调系统使用受限,无法满足其使用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调频广播测频解调电子系统。
调频广播测频解调电子系统,包括输入端INPUT,时钟输入端OSC,采样输出端CLK,数据输出端AUDIO,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运放器U1,D触发器U3,与门U4,D触发器U5,同步使能计数器U6,同步清零计数器U7,同步使能锁存器U8,同步分频器U9,锁存器U10,锁存器U12,乘法器U11,除法器U15,减法器U16,常数输出器U14和除法器U13;
所述输入端INPUT与电容C1连接,所述电容C1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以及运放器U1的正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广播电视研究所(吉林省广播电视局科技信息中心),未经吉林省广播电视研究所(吉林省广播电视局科技信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98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气除白雾的自动控制方法
- 下一篇:安全复合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