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焦油制燃料油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10362.6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2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石怀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元市天森煤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888 | 分类号: | B01J23/888;B01J35/10;B01J37/02;B01J37/08;C10G45/04;C10G45/08;C10G45/46;C10G45/50;C10G45/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8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焦油 燃料油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焦油制燃料油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燃料油助剂领域。包括活性组分和载体,活性组分包括Co、Mo、W、Ni,载体为Al2O3;Co的含量为5‑10wt%;Mo的含量为10‑20wt%;W的含量为15‑25wt%、Ni的含量为1‑5wt%。本发明采用纳米Al2O3作为载体,在制备过程中加入了尿素和高分子分散剂,能够在保障孔隙率的同时扩大纳米Al2O3载体内孔隙的孔径,孔结构好,载体的强度提高,催化反应更加稳定,在使燃料油收率达到99%的成功率在98%以上,提高燃料油的品质,使提高重复使用效率,节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油助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煤焦油加氢制燃料油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汽车、航空等工业的发展,石油资源日益短缺,且价格不断飞涨。在我国,石油进口比例逐年猛增,以其为原料的燃料油、柴油等缺口也随之增大。而我国的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经过探索,以煤生产燃料油成为一种趋势,现有技术中,煤直接液化或间接液化可以产出燃料油,但二者工艺技术相当复杂,操作成本和难度较大。
煤化工过程中的副产煤焦油,也可以加以利用生产燃料油。煤焦油一般来说是通过煤的干馏来产生的,又分为低温干馏、中温干馏和高温干馏,其中煤的低温干馏中煤焦油的产率最高,而适用于低温干馏的煤是无黏结性的非炼焦用煤,如褐煤或高挥发性的烟煤,在我国,这类煤种储量丰富,是低温干馏生产煤焦油,以及制燃料油和柴油的基础。低温干馏过程比煤的气化或直接液化简单很多,且条件温和,若能使之得到合理的利用,则可以成为很好的燃料油生产来源。而利用煤焦油生产燃料油的方法主要是煤焦油经脱水处理制得精焦油,再加入煤油、粗苯调配而成,虽然其方法简单,但是要消耗成品煤油,而且燃料油中要加入15-25wt%的粗苯作为稀释剂,对环境有害。或是通过加氢进行反应得到燃料油。而加氢制燃料油需要加入催化剂。现有的催化剂主要为带孔径的催化剂,如专利CN100348702C发明了一种煤焦油制燃料油的方法,其的催化剂主要为Mo-Ni/Al2O3和W-Mo-。如公开号CN 102476055 A公开的一种煤焦油制燃料油催化剂及生产工艺,其中的催化剂主要为W-Mo-Co/Al2O3。其原理主要是利用纳米Al2O3的多孔结构吸附更多的催化粒子,使煤焦油与氢气充分接触反应催化,但是传统纳米Al2O3的孔径和孔隙率较小,催化反应的得到燃料油转化率不稳定。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纳米Al2O3载体开孔大,且孔隙率高,反应稳定的催化剂。
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煤焦油制燃料油的催化剂,包括活性组分和载体,所述活性组分包括Co、Mo、W、Ni,所述载体为Al2O3;所述Co的含量为5-10wt%;所述Mo的含量为10-20wt%;所述W的含量为15-25wt%、所述Ni的含量为1-5wt%;余量为载体。
进一步的,所述Co的含量为5-8wt%;所述Mo的含量为15-18wt%;所述W的含量为18-22wt%、所述Ni的含量为2-4wt%。
进一步的,所述Co的含量为5.5-6.5wt%;所述Mo的含量为16-17.5wt%;所述W的含量为18.5-20wt%、所述Ni的含量为3-3.5wt%。
优选的,所述Co的含量为6.3wt%;所述Mo的含量为17wt%;所述W的含量为20wt%、所述Ni的含量为3.2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元市天森煤化有限公司,未经广元市天森煤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03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