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甲醛去异味微生物混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11601.X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5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林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B01D53/86;B01D53/72;C12N1/20;C12R1/01;C12R1/125;C12R1/38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王桂名 |
地址: | 237000 安徽省六***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醛 异味 微生物 混合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除甲醛去异味微生物混合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见光响应纳米光触媒4~10份、菌液包合制剂18~40份、纯植物提取液2~7份、成膜助剂0.5~2份、乳化剂0.5~2份、乙醇5~20份、去离子水80~100份;
所述菌液包合制剂是以β-环糊精包合剂为壳体、微生物混合菌液为核体制备而成,所述微生物混合菌液是指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扁桃假单胞菌的混合培养菌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甲醛去异味微生物混合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混合菌液中菌剂含量为:光合细菌(1-5)×108cfu/ml、枯草芽孢杆菌(0.5-1)×1010cfu/ml、扁桃假单胞菌(1-2)×109cfu/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甲醛去异味微生物混合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响应纳米光触媒为氮掺杂氧化钛、磷掺杂氧化钛、炭掺杂氧化钛的一种或几种,其晶型为锐钛矿,晶体粒度范围10~3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甲醛去异味微生物混合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植物提取液为树木或花草天然植物提取液,所述天然植物为艾叶、桉树、柚子皮、橘子皮、柠檬、薄荷或金银花的一种或多种。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除甲醛去异味微生物混合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微生物混合菌液的制备:
(1)分别取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扁桃假单胞菌接入到培养基中,进行菌体活化培养后,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48h后,芽孢率达到75%以上时,分别得到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扁桃假单胞菌的培养液;
(2)混合菌液的制备:
取上述步骤制得的光合细菌培养液、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液和扁桃假单胞菌培养液,将三者按照体积比为1:(1.2~1.8):(1~1.5)进行混合,之后以10000r/min的转速离心15-25min,取上清液,并将上清液进行浓缩,获得混合菌液;
S2、菌液包合制剂的制备:
取少量可见光响应纳米光触媒加入到上述混合菌液中,混合均匀后,在搅拌下,加入β-环糊精于30~40℃温度条件下进行球磨包合,β-环糊精的添加量与混合菌液的质量比为1:(1-6),球磨的转速为150~200r/min;
上述球磨后得到的包合物经低温真空干燥、粉碎,得到菌液包合制剂;
S3、采用纯植物提取液作为包膜液对上述得到的菌液包合制剂进行底喷包衣,得到微囊化包合制剂;
S4、之后将得到的微囊化包合制剂、余下的可见光响应纳米光触媒与成膜助剂、乳化剂、乙醇混合,磁力搅拌0.5-2小时后,再进一步超声分散0.5-2小时,即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甲醛去异味微生物混合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低温真空干燥的温度为35~4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甲醛去异味微生物混合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底喷包衣的条件为:进风温度为30~40℃,出风口为30~40℃,雾化压力为0.1~0.2MPa,包膜液流速为15~25r/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林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林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160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力清洗沉渣罐的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双亚胺及其金属盐的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