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式连接单元、连接通道选择装置和充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1885.2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03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田朝伟;曾晓东;李德胜;郑隽一;张育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创移动能源创新中心(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502;H01R13/514;H01R35/00;H02J7/0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刘松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连接 单元 通道 选择 装置 充电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式连接单元、连接通道选择装置和充电设备,旋转式连接单元包括:底座组件,底座组件包括底板、底座侧壁和第一接触件组,底座侧壁上开设有进线口;上盖组件,上盖组件包括上盖板、上盖侧壁、第二接触件组和可伸缩接触件组,第二接触件组分别与第一接触件组和可伸缩接触件组相接;旋转机构,旋转机构设置于底座组件与上盖组件之间,用于控制上盖组件相对于底座组件旋转;伸缩控制机构,伸缩控制机构设置于底座组件与上盖组件相配合后形成的空腔内,伸缩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可伸缩接触件组伸出上盖侧壁之外或缩进上盖侧壁之内。本发明结构简单且易于控制,能够提高供、受电装置之间电气连接的效率、灵活性与稳定性,并能够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连接单元、一种连接通道选择装置和一种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领域的扶持力度的逐年增大,电动汽车的普及量也日益增长,作为电动汽车充补电设施的充电设备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现有的充电设备主要分为交流桩和直流桩,其中直流桩由于功率较大,因而可以满足电动汽车紧急补电的迫切需求。但是在实际的场站使用场景中,很少有充电桩都需要满负荷运载的情况出现,同时短时的大功率起伏会对供电网络造成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由此充电桩能够智能地根据场站充电车辆不同的SOC状态等,对充电功率合理分配至关重要。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也变得稀缺,尽可能的减少充电桩对场站大小的硬性要求,也是一条必然的设计发展之路,在此环境下,大功率的一机多枪的整流柜,应运而生。如何实现大功率一机多枪整流柜的功率分配,软件是一部分,电气方面也是关键的环节,解决电气件之间的连接,对实现功率的智能分配不可或缺。
目前充电桩实现功率分配基本上是选用的直流接触器或者IGBT单元之类的电子开关来实现功率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源或电源转换模块,如AC/DC等,能够提供一路电源输出)与充电枪之间电路的通断,进行功率的分配。这种分配方式技术较为成熟,但是由于本身线路设计的原因,需要有大量的电子开关来根据复杂的需求进行反复的通断,稳定性也会因此下降。另一方面,大量的电子开关也直接地提高了设备的成本,以及后期的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旋转式连接单元、连接通道选择装置和充电设备,结构简单且易于控制,能够提高功率分配的效率、灵活性与稳定性,并能够降低成本。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旋转式连接单元,包括: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板、底座侧壁和第一接触件组,所述底座侧壁上开设有进线口,所述第一接触件组通过穿过所述进线口的导电线缆连接到供电装置;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包括上盖板、上盖侧壁、第二接触件组和可伸缩接触件组,所述第二接触件组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触件组和所述可伸缩接触件组相接;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组件与所述上盖组件之间,所述旋转机构用于控制所述上盖组件相对于所述底座组件旋转;伸缩控制机构,所述伸缩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组件与所述上盖组件相配合后形成的空腔内,所述伸缩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可伸缩接触件组伸出所述上盖侧壁之外或缩进所述上盖侧壁之内,其中,所述可伸缩接触件组在伸出所述上盖侧壁之外时,一端的触点与相应位置处连接到受电装置的导电件相接。
所述底板和所述上盖板均呈圆形。
所述第一接触件组包括至少一组正极触头和负极触头,每组中的所述正极触头和所述负极触头关于圆形底板的圆心中心对称,所述正极触头与所述底座侧壁间具有间隙,所述负极触头贴设于所述底座侧壁上,所述正极触头面向所述底座侧壁的一侧具有弹性触点,所述负极触头背向所述底座侧壁的一侧具有弹性触点。
所述第二接触件组包括正极导电片和负极导电片,所述正极导电片环绕贴设于所述上盖侧壁的下沿内侧,所述负极导电片环绕贴设于所述上盖侧壁的下沿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创移动能源创新中心(江苏)有限公司,未经国创移动能源创新中心(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18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