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N00超长工作面的分段运输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1971.3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68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何满潮;王亚军;刘简宁;王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矿创新联盟能源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F13/06 | 分类号: | E21F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王辉;阚梓瑄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n00 超长 工作面 分段 运输 | ||
1.一种用于N00超长工作面的分段运输法,所述超长工作面上的煤炭经采煤机开采后掉落到直角刮板机上,所述直角刮板机能够将落在其上的煤炭运到运输皮带上,所述采煤机滑动连接于所述直角刮板机;所述直角刮板机包括第一直行部、第二直行部及连接所述第一直行部和所述第二直行部的拐弯部,所述采煤机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直行部,所述第二直行部垂直于所述第一直行部;所述直角刮板机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直角刮板机沿所述采煤机的滑动方向依次布置,且各个所述直角刮板机的第一直行部连接于前一个所述直角刮板机的拐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运输法包括:
使位于第一个所述直角刮板机上的所述采煤机开始采煤,以使所述超长工作面上的煤炭掉落到第一个所述直角刮板机的第一直行部上;其中,所述第一直行部包括多个刮板单元,多个所述刮板单元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直行部设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各个所述刮板单元的刮板带动煤炭移动;所述拐弯部还设有第二驱动装置,用来驱动所述拐弯部的刮板带动煤炭移动;
使所述采煤机从第一个所述直角刮板机上沿所述滑动方向跨越到第二个所述直角刮板机上;
使第一个所述直角刮板机开始运煤,以使掉落在第一个所述直角刮板机的第一直行部上的煤炭依次经第一个所述直角刮板机的拐弯部和第二直行部运到运输皮带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运输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个所述直角刮板机的拐弯部和第二个所述直角刮板机的第一直行部之间设有连接轨道;
所述采煤机经所述连接轨道从第一个所述直角刮板机的第一直行部上沿所述滑动方向跨越到第二个所述直角刮板机的第一直行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段运输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轨道包括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靠近且平行于所述超长工作面,所述第二轨道远离所述超长工作面,且平行于所述第一轨道;
使所述采煤机从第一个所述直角刮板机上沿所述滑动方向跨越到第二个所述直角刮板机上,包括:
安装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
驱动所述采煤机移动,以使所述采煤机能够经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从第一个所述直角刮板机的第一直行部上沿所述滑动方向跨越到第二个所述直角刮板机的第一直行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段运输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第一个所述直角刮板机开始运煤之前,所述分段运输法还包括:
拆掉所述第二轨道,以使掉落在第一个所述直角刮板机的第一直行部上的煤炭能够经第一个所述直角刮板机的拐弯部运送到第一个所述直角刮板机的第二直行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段运输法,其特征在于,在拆掉所述第二轨道之后,所述分段运输法还包括:
拆掉所述第一轨道,以实现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重复利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运输法,其特征在于,使第一个所述直角刮板机开始运煤,包括:
启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以使掉落在第一个所述直角刮板机的第一直行部上的煤炭经第一个所述直角刮板机的拐弯部和第二直行部运到运输皮带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段运输法,其特征在于,在启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之后,所述分段运输法还包括:
启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以加快所述拐弯部上的煤炭运送到所述第二直行部上的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段运输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行部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刮板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段运输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行部上依次连接有转载机和破碎机;所述转载机和所述破碎机均高于所述运输皮带设置,所述转载机用于将所述第二直行部上的煤炭抬高后掉落到所述破碎机中,所述破碎机用于将大块的煤炭粉碎,并掉落到所述运输皮带上;
在第一个所述直角刮板机的第一直行部上的煤炭依次经第一个所述直角刮板机的拐弯部和第二直行部运到运输皮带之前,所述分段运输法还包括:
启动所述转载机和所述破碎机,以使所述第二直行部上的煤炭粉碎后掉落到所述运输皮带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运输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拐弯部为圆弧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矿创新联盟能源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北京中矿创新联盟能源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197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