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座舱多场景运行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2102.2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91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苟华刚;胡中意;惠海岗;卡洛斯;郭文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2 | 分类号: | B60N2/02;B60N2/14;B60N2/18;B60N2/22;B60N2/30;B60N2/34;B60N3/00;B60N3/10;B60Q3/70;B60R7/04;B60R1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王海荣 |
地址: | 40112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座舱 场景 运行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座舱多场景运行控制方法,包括多场景适应模式汽车座舱的控制系统,包括座舱控制器和舱体,所述舱体内设置有舱体电源开关,该舱体电源开关与所述座舱控制器连接,用于控制舱体电源向所述舱体供电;在所述舱体捏设置有驾驶座椅、休闲座椅、睡眠座椅、休憩座椅、折叠座椅、多功能箱、氛围灯组;并通过座舱控制器进行模式调节,用于实现场景模式切换;汽车座舱多场景运行控制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用于在座舱控制器(K)内设置每一种场景模式中,所有座椅和多功能箱(600)的默认位置的步骤;用于座舱控制器(K)获取场景模式选择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步骤。有益效果:场景多变,大大提高整车高级感和驾乘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座舱多场景运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发展和用户普及,汽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与日俱增的重要角色,这也就促使人们对汽车的各种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当用户需要在汽车上停留较长时间时,这就需要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同时还需要其能够满足用户在差旅过程中一些其他需求,如休息、睡眠甚至娱乐等。然而受传统概念的影响,大多数汽车座舱仍停留在满足用户驾乘舒适需求阶段,即使有可供驾乘人员休息或睡眠的设计结构,也存在可靠性差、或结构复杂,用户体验较差等问题。在现有技术中,还没有针对汽车特殊运用提出的多场景变换的汽车舱体,来适应客户购买车辆的多种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座舱多场景运行控制方法,通过座舱控制器获取场景切换信号,结合座舱控制器对舱体内的各个座椅、多功能箱进行调节和改变,实现场景切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座舱多场景运行控制方法,其关键在于:包括多场景适应模式汽车座舱的控制系统,该多场景适应模式汽车座舱的控制系统包括,包括座舱控制器和舱体,所述舱体内设置有舱体电源开关,该舱体电源开关与所述座舱控制器连接,用于控制舱体电源向所述舱体供电;在所述舱体的前排设有驾驶座椅和休闲座椅,所述舱体的后排设有睡眠座椅和休憩座椅;
在所述驾驶座椅和休闲座椅之间设置有设有折叠座椅,在所述睡眠座椅和休憩座椅之间固设有后部中控台,在该中控台内设置有多功能箱,在所述舱体内设置有氛围灯组;
所述座舱控制器用于对驾驶座椅、休闲座椅、睡眠座椅、休憩座椅、多功能箱和折叠座椅进行调节,用于实现场景模式切换;所述场景模式至少包括驾驶模式、社交模式、休息模式、娱乐模式;
汽车座舱多场景运行控制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用于在座舱控制器内设置每一种场景模式中,所有座椅和多功能箱的默认位置的步骤;
用于座舱控制器获取场景模式选择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步骤。
通过上述设计和步骤,基于多场景适应模式汽车座舱的控制系统,设计出了一种可改变成多种场景的舱体,并且配套多功能箱等,给乘客不同需求条件的场景。并且通过向座舱控制器发送场景切换信号,实现安全快速舒适的场景切换。大大提高驾乘体验,有利于提高整车高级感。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用于在座舱控制器内设置每一种场景模式中,所有座椅和多功能箱的默认位置的步骤中,在所有所述场景模式内:
所述驾驶座椅包括非驾驶设计位置和驾驶位置;
所述睡眠座椅包括睡眠设计位置和躺平位置;
所述休憩座椅包括休憩设计位置和零重力位置;
所述折叠座椅包括隐藏设计位置和折叠座椅位置;
所述多功能箱包括收回位置和展出位置;
所述氛围灯组对应根据所有所述场景模式设置有一种氛围颜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21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