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水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12217.1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1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张书函;周星;刘洪禄;潘兴瑶;邸苏闯;王美荣;陈建刚;李永坤;王丽晶;卢亚静;龚应安;赵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06;E03F5/14;E03F5/16;E03F7/02;E03F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贾晓燕 |
地址: | 10004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水沟 雨水 自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排水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包括:排水沟,其设于地面的下方;第一盖体,其盖设于所述排水沟上,所述第一盖体设有排水口;若干弃除池,其设于所述排水沟的下方且连通于所述排水沟,所述弃除池用于收集初期雨水,初期雨水进入所述弃除池内,其他雨水通过所述排水沟排出。通过弃除池收集初期雨水,在初期雨水中杂质的自身重力作用下,初期雨水在弃除池内自行进行沉降过滤分离,降雨过程中自动拦截水质较差的初期雨水,中期、后期雨水可直接排入雨水管循环使用;该装置仅需定期清除弃除池内的垃圾污染物及杂质,降低了过滤成本,并可实现对雨水的循环使用;以及弃除池可调蓄初期雨水,以保证雨水管内的水流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水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
背景技术
降雨时,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无法及时排出,容易在地面上形成积水,影响人们的正常活动;且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通常排入排污管道内直接排出,并未充分利用水资源。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蓄水池、环形支撑板、盲沟、第一过滤池以及喷水组件。雨水落于地面上后,并穿过地面流至环形支撑板上的容纳槽内,水流穿过容纳槽的侧壁流至盲沟内,并通过盲沟流至蓄水池中存储,然后雨水经过第一过滤池过滤,除去较大的杂质,最后由喷水组件将过滤后的雨水喷洒到草坪上,从而避免地面积水和并实现了水资源的循坏利用。其中第一过滤池通过管道与蓄水池连通,且管道上可设置阀门以通断管道,第一过滤池内可先后设有沉淀箱、过滤箱和活性炭吸附箱等来完成对雨水的过滤。
在降雨的过程中,初期雨水的杂质远多于后期雨水的杂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对初期雨水的杂质进行分离弃除后方可使用弃除后的初期雨水而对中期、后期雨水可直接使用。而上述的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对初期、中期、后期雨水均是进入第一过滤池内进行过滤后再进行喷洒利用,使得第一过滤池内的过滤组件会吸附初期、中期、后期雨水的杂质,较快地达到吸附饱和而缩短了过滤寿命,需要定时更换过滤组件,使得过滤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利用雨水时的过滤成本较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排水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
一种排水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包括:
排水沟,其设于地面的下方;
第一盖体,其盖设于所述排水沟上,所述第一盖体设有排水口,雨水通过地面后经所述排水口进入所述排水沟内;
若干弃除池,其设于所述排水沟的下方且连通于所述排水沟,所述弃除池用于收集初期雨水,初期雨水进入所述弃除池内,其他雨水通过所述排水沟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弃除池的至少一侧壁由渗水砖形成。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设于所述排水沟和所述弃除池之间并遮挡所述弃除池的部分连通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盖体包括第二盖体本体和油污过滤件,所述第二盖体本体转动设置,所述油污过滤件设于所述第二盖体本体的端部且朝向所述弃除池凸出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盖体本体转动连接于移动件,所述移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排水沟的底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弃除池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弃除池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体包括第一固定盖体和第一移动盖体,所述第一移动盖体覆盖于所述弃除池的上方,所述第一固定盖体和所述弃除池的上方错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盖体上的排水口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移动盖体上的排水口的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盖体粘接于所述排水沟上,所述第一移动盖体搭接于所述排水沟上。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沟的底壁面为坡面设置,沿雨水汇集至雨水管的排出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22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座舱多场景运行控制方法
- 下一篇:相机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