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制动试验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3139.7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70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华;谢守旭;熊胜平;刘正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D2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王宏松 |
地址: | 40112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制动 试验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制动试验系统,包括数采模块,数采模块速度采集端连接速度计速度输出端,数采模块陀螺仪信号输入端连接陀螺仪信号输出端,数采模块位置信号输入端连接GPS模块位置信号输出端,数采模块轮胎压力数据采集端连接轮胎压力检测模块数据采集输出端,数采模块储气筒压力数据采集端连接储气筒压力检测模块数据采集输出端,数采模块轮胎温度输入端连接轮胎温度检测模块输出端,数采模块制动鼓温度输入端连接制动鼓温度检测模块输出端,数采模块车辆CAN总线信号输入端连接车辆CAN总线数据输出端,数采模块刹车踏板力度信号输入端连接刹车踏板力度检测模块数据输出端。有助于能更加清楚、客观地评价汽车的制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制动试验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是汽车工程领域重要社会、经济意义的研究热点。汽车制动性能是汽车安全主要技术评价指标之一,是汽车生产企业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各国政府部门管理汽车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国外和国内现有的汽车制动标准中,都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要求标准及测试评价试验方法,现有的汽车制动标准中涉及试验方法主要是通过道路试验和台架试验进行测试相关参数。在道路试验中,其试验方法主要是采用秒表、卷尺、标杆、速度计等仪器设备,测试汽车纵向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制动速度等数据,观看汽车制动轨迹是否偏离了车道,横向的运动相关数据没有进行测试;在台架试验中,主要针对小型车辆测量各个车轮制动力,判断车辆前后轴制动、左右侧制动力平衡状况。汽车侧倾角、俯仰角、侧向加速度、横摆加速度等重要物理量参数,是评价汽车稳定控制系统等主动安全装备和被动安全系统研究性试验中非常重要的数据。
然而,汽车制动过程中,常常出现左右侧车轮垂直载荷不同,左右侧车轮制动力的不同,地面摩擦系数的差异等多种原因,会引起汽车发生甩尾、漂移、侧翻等现象的横向移动、侧倾等,因此,全面测试汽车制动相关参数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汽车制动试验系统及其方法,能够更全面检测汽车制动时的各项数据,完善汽车制动稳定性的量化测试,进一步保障驾乘人员人身安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制动试验系统,包括数采模块,还包括速度计、陀螺仪、GPS模块、轮胎压力检测模块、储气筒压力检测模块、轮胎温度检测模块、制动鼓温度检测模块、刹车踏板力度检测模块之一或者任一组合;
所述数采模块速度采集端连接速度计速度输出端,所述数采模块陀螺仪信号输入端连接陀螺仪信号输出端,所述数采模块位置信号输入端连接GPS模块位置信号输出端,所述数采模块轮胎压力数据采集端连接轮胎压力检测模块数据采集输出端,所述数采模块储气筒压力数据采集端连接储气筒压力检测模块数据采集输出端,所述数采模块轮胎温度输入端连接轮胎温度检测模块输出端,所述数采模块制动鼓温度输入端连接制动鼓温度检测模块输出端,所述数采模块车辆CAN总线信号输入端连接车辆CAN总线数据输出端,所述数采模块刹车踏板力度信号输入端连接刹车踏板力度检测模块数据输出端。
上述方案中:数采模块数据发送端连接第一CAN控制器数据接收端,数采模块数据接收端连接第一CAN控制器数据发送端,第一CAN控制器发送端连接第一CAN收发芯片接收端,第一CAN控制器接收端连接第一CAN收发芯片发送端,第一CAN收发芯片数据高电平端连接数CAN总线高电平端,第一CAN收发芯片数据低电平端连接数CAN总线低电平端;
陀螺仪数据发送端连接CAN接口卡,所述CAN接口卡数据高电平端连接数CAN总线高电平端,所述CAN接口卡数据低电平端连接数CAN总线低电平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轮胎温度检测模块为无线温度检测模块,无线温度检测模块包括测温电路,所述测温电路检测信号输出端连接测温控制器温度信号输入端,所述测温控制器信号无线信号输出端连接无线信号发射器;所述数采模块轮胎温度输入端连接有无线信号接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31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高强度日用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微波强化生物质炭化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