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筋间距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13238.5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5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王海军;胡祝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8 | 分类号: | E04G21/18;E04G21/12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云和 |
地址: | 064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间距 控制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钢筋绑扎的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是一种钢筋间距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测量单元和把手,测量单元设置有固定板、测量板和定位柱;固定板一端设置有滑道,固定板上靠近滑道入口处设置有定位孔,固定板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在一组测量单元中测量板设置有伸缩部的一端套接在固定板的滑道内,测量板与滑道相匹配;定位柱套接在固定板的定位孔内。设置了测量单元,通过串接数个测量单元,解决了放线费工费力的问题;同时,测量单元中测量板在固定板滑道内可伸缩的,调整测量单元的长度能够使得本发明适应多种钢筋间距,从而也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保证了钢筋间距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钢筋绑扎的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是一种能够保证水平钢筋间距符合图纸设计要求的钢筋间距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现场,我们为了保证水平钢筋间距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在施工时应对水平钢筋间距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
有些施工队伍通常由施工人员目测来确定钢筋的位置。然而,这样的施工方法对钢筋间距的控制很不稳定,间距大小很难与施工图纸相对应,所以常常会出现通不过验收的情况;并且这种靠目测的施工方法容易造成钢筋浪费。
为了提高钢筋间距及位置的精准度,施工队伍通常在钢筋绑扎前先进行放线(安装图纸所示,进行钢筋位置的放线),然后在所放线处摆放好相应的钢筋。这样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并快速通过验收。
但通过放线方法来控制水平钢筋间距的施工方法也存在着一定弊端。因为在钢筋绑扎前需要安排工人来进行放线(一般安排两名)。如果施工面积较大的话,需要很长时间来进行放线。这样会影响施工及验收的进度,同时人工费用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采用放线的施工方式控制钢筋间距在作业面积较大时,进度慢施工时间长,人工费用高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钢筋间距控制装置及该装置的使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筋间距控制装置,包括测量单元和把手,数个测量单元依次串行固定连接,所述把手与位于端部的一测量单元固定连接,测量单元设置有固定板、测量板和定位柱;固定板一端设置有滑道,固定板上靠近滑道入口处设置有定位孔,固定板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测量板上设置有钢筋卡口,钢筋卡口上方的一侧设置有伸缩部;伸缩部是沿测量板长度方向按一定间距设置的数个定位槽;在一组测量单元中测量板设置有伸缩部的一端套接在固定板的滑道内,测量板与滑道相匹配,测量板在滑道内沿滑道长度方向顺畅滑动;定位柱与定位槽及定位孔均相匹配;定位柱套接在固定板的定位孔内;定位柱长度大于定位孔深度及滑道厚度之和;把手与位于端部的测量单元固定板的连接部固定连接,该测量单元测量板的自由端和与其相邻的测量单元固定板的连接部固定连接,依照所述相邻测量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依次串行连接所有的测量单元。
该装置的使用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查阅图纸,确定钢筋的间距,然后按图纸规定调整测量单元的长度,使得相邻的钢筋卡口之间的距离与图纸相符;
步骤二,对最外侧的钢筋进行放线;
步骤三,将最外侧钢筋摆放在位置线上,然后将钢筋按照目测的距离连续进行摆放;
步骤四,将与图纸对应的最外侧钢筋卡口放在最外侧钢筋上,然后调整其他位置的钢筋,将钢筋陆续放置到相对应的测量板的钢筋卡口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设置了测量单元,通过串接数个测量单元,解决了放线费工费力的问题;同时,测量单元中测量板在固定板滑道内可伸缩的,即每个测量单元的长度可调,从而通过调整测量单元的长度能够使得本发明适应多种钢筋间距,从而也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保证了钢筋间距的质量,并且减少了作业人员,避免造成钢筋的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32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