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流控PCR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3379.7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04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晶;杨天航;符海;姜艳;邓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38;C12M1/3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流控 pcr 芯片 | ||
1.一种微流控PCR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在一起的控制冷却板(1)、微流体反应板(2)和温度控制板(3),所述微流体反应板(2)设置在控制冷却板(1)与温度控制板(3)之间,所述微流体反应板(2)上设置有进料流道(21)、混合流道(22)、压力平衡流道(23)、环形循环流道(24)和出料流道(25),所述进料流道(21)与混合流道(22)的一端连通,所述混合流道(22)的另一端、压力平衡流道(23)和出料流道(25)均与环形循环流道(24)连通,所述进料流道(21)、混合流道(22)和压力平衡流道(23)均位于环形循环流道(24)的上部,所述出料流道(25)位于环形循环流道(24)的底部,所述温度控制板(3)包括退火温度控制单元(31)、延伸温度控制单元(32)和变性温度控制单元(33),所述退火温度控制单元(31)设置在上部,所述退火温度控制单元(31)、延伸温度控制单元(32)和变性温度控制单元(33)依次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对应环形循环流道(24)设置,所述控制冷却板(1)上设置有冷却流道(11),所述冷却流道(11)对应环形循环流道(24)设置,所述冷却流道(11)的入口(12)对应设置在退火温度控制单元(31)和变性温度控制单元(33)之间,所述冷却流道(11)的出口(13)对应设置在延伸温度控制单元(32)和变性温度控制单元(3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PCR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还包括流动控制微阀(4),所述流动控制微阀(4)控制出料流道(25)内流体的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PCR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冷却板(1)上开设有进料口(14)、出料口(15)和废液口(16),所述进料口(14)与进料流道(21)连通,所述出料口(15)与出料流道(25)连通,所述废液口(16)与压力平衡流道(2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PCR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温度控制单元(31)、延伸温度控制单元(32)和变性温度控制单元(33)均包括加热元件(311)和温度测量元件(312),所述加热元件(311)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温度测量元件(312)与外部温度控制系统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控PCR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311)和温度测量元件(312)均为温度控制板(3)上的ITO导电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PCR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冷却板(1)的材质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MMA、PS或PE,所述微流体反应板(2)的材质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所述温度控制板(3)的材质为涂有ITO导电涂层的透明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PCR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体反应板(2)和温度控制板(3)之间设置有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PCR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控制微阀(4)为气动微阀,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微阀或压电材料驱动微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PCR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循环流道(24)内部设置有蠕动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337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