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波强化生物质炭化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3516.7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48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茂;吕天宝;高强;刘瑞霞;晏冬霞;李世飞;张锁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山东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C10B57/00;C10B5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化生 物质 炭化 处理 方法 | ||
1.一种微波强化生物质炭化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生物质、酸和催化剂混合,得到混合物;所述混合为先将生物质和酸进行第一混合,之后和催化剂进行第二混合;所述催化剂包括液体酸、氟磺酸类离子液体、磺酸类离子液体、酸性树脂、负载型磷钨杂多酸催化剂、固体磺酸催化剂或磷钨杂多酸铯盐催化剂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所述催化剂的加入量为酸质量的0.01-5%;所述酸和生物质的质量比为(1-100):1;所述酸包括硫酸或硝酸;所述硫酸的质量浓度≥40wt%;所述硝酸的质量浓度≥60wt%;
(2)将步骤(1)得到混合物进行微波处理,得到炭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生物质的粒度≤10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的温度为30-9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的时间为0.1-4h。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合的温度为80-18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混合的时间为0.1-4h。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包括烷基化废硫酸和/或磺化废硫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为烷基化废硫酸时,所述烷基化废硫酸的质量浓度≥85%。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为磺化废硫酸时,所述磺化废硫酸的质量浓度≥85%。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微波处理的功率为1-500000W。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微波处理的温度为100-300℃。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微波处理的时间为0.1-4h。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微波处理中形成的气体经冷凝处理,得到液相稀硫酸和二氧化硫气体。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生物质、酸和催化剂混合,得到混合物;其中,所述生物质的粒度≤100mm;所述混合为先将生物质和酸进行第一混合,之后和催化剂进行第二混合;所述第一混合的温度为30-90℃;所述第一混合的时间为0.1-4h;所述第二混合的温度为80-180℃;所述二混合的时间为0.1-4h;所述酸包括硫酸或硝酸;所述硫酸的质量浓度≥40wt%;所述硝酸的质量浓度≥60wt%;所述硫酸包括烷基化废硫酸和/或磺化废硫酸;所述硫酸为烷基化废硫酸时,所述烷基化废硫酸的质量浓度≥85%;所述硫酸为磺化废硫酸时,所述磺化废硫酸的质量浓度≥85%;所述酸和生物质的质量比为(1-100):1;所述催化剂包括液体酸、氟磺酸类离子液体、磺酸类离子液体、酸性树脂、负载型磷钨杂多酸催化剂、固体磺酸催化剂或磷钨杂多酸铯盐催化剂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所述催化剂的加入量为酸质量的0.01-5%;
(2)将步骤(1)得到混合物进行微波处理,得到炭材料;其中,所述微波处理的功率为1-500000W;所述微波处理的温度为100-300℃;所述微波处理的时间为0.1-4h;所述微波处理中形成的气体经冷凝处理,得到液相稀硫酸和二氧化硫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山东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山东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351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制动试验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拉链式地裂缝修复装置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