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承插式智能垃圾收集箱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13991.4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9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宪坤;曹瑜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普慧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10 | 分类号: | B65F1/10;B65F1/12;B65F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承插式 智能 垃圾 收集 | ||
本发明的管道承插式智能垃圾收集箱,包括用于存放垃圾的箱体,箱体设有抽气口、用于将抽气口与真空发生装置连接的连接结构以及用于封闭箱体的门板;门板一边铰接于箱体,门板设有用于连通垃圾输送通道的进料口以及用于封闭进料口的门体,门体铰接于门板上。本方案能灵活地与垃圾传输道管进出口接驳,结构简单,完成自动化控制,箱体内部结构巧妙,完美运用了物质力学、气体学等,解决了在有限的空间完成垃圾与气体分离,垃圾直接存储在垃圾箱内,不需要另加设备存储垃圾,杜绝垃圾在收集过程中二次污染,实现垃圾彻底运出小区,避免各种生活垃圾在家过夜,暴露在外,人手接触,随意丢弃,发臭并滋生蚊虫,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回收管道的装配结构领域,尤其涉及管道承插式智能垃圾收集箱。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原有的通过人工逐层回收垃圾或由用户自己拿到垃圾投放点投放等垃圾收运模式均存在遗、撒、滴、漏等二次污染问题,该问题也受到人们了的重视,居民对垃圾收集、运输、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现有城市发展中设计了楼层垃圾通道。
其中垃圾收集箱作为一种应用于管道收集垃圾系统里未端设备,主要用于堆放垃圾,但是传统的垃圾通道的垃圾收集箱或汽车垃圾收集箱等承载器进出口都是外露或密封成独立个体,不能与垃圾投放处很好地紧密连接在一起,无法避免垃圾在投放至垃圾箱里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垃圾收集箱的垃圾需要通过中转站工序移动到运输式的垃圾箱内,才能实现把区域内的垃圾彻底运出小区,增加不必要转运工序,产生了二次运输,很容易令垃圾发臭并造成蚊虫滋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管道承插式智能垃圾收集箱,本方案能灵活地与垃圾传输道管进出口接驳,便捷可靠,且结构简单,功能完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完成自动化控制,箱体内部结构巧妙,完美运用了物质力学、气体学等,解决了在有限的空间完成垃圾与气体分离,垃圾直接存储在垃圾箱内,不需要另加设备存储垃圾,杜绝垃圾在收集过程中二次污染,实现把区域内的垃圾彻底运出小区,避免各种生活垃圾在家过夜,暴露在外,人手接触,随意丢弃,发臭并蚊虫滋生,产生二次污染。提高家居和小区的生活品质。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管道承插式智能垃圾收集箱,包括用于存放垃圾的箱体,所述箱体设有抽气口、用于将所述抽气口与真空发生装置连接的连接结构以及用于封闭所述箱体的门板;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环形管、自动关闭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侧且遮挡所述抽气口的过滤装置,所述环形管一端与所述抽气口连接,另一端为用于与真空发生装置连通的承插口,所述承插口设置所述自动关闭装置封闭,所述自动关闭装置包括铰接于所述环形管内侧壁的两闭合板以及两用于使两所述闭合板闭合的阻尼器,两所述阻尼器一端铰接于所述环形管内侧,另一端分别对应铰接在两所述闭合板的底部;
所述门板一边铰接于所述箱体,所述门板设有用于连通垃圾输送通道的进料口以及用于封闭所述进料口的门体,所述门体铰接于所述门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还设有用于开闭所述门板的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固设于所述箱体上的油缸座、油缸以及固设于所述门板的拉杆座,所述油缸一端固定于所述油缸座,所述油缸拉杆固定于所述拉杆座。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门板闭合状态的锁门结构,所述锁门结构包括一端铰接与所述箱体侧壁,另一端为自由端的锁门钩、设置于所述箱体的锁扣,所述锁门钩扣住所述锁扣以实现将所述门板锁紧闭合。
进一步地,所述锁门结构还包括固定所述锁门钩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设于所述门板且对应设置在所述锁扣上方的插销座,开设于所述锁门钩上的插销孔以及插销,所述插销通过所述插销孔和插销座以使所述锁门钩不再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锁门结构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锁门钩过转的限位销,所述限位销固设于所述箱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普慧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普慧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39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