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雷电与电场检测技术的雷电预警系统及雷电预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14293.6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3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毕晓蕾;牟善军;张长秀;刘全桢;陶彬;高剑;刘宝全;姜辉;刘璇;刘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19/165 | 分类号: | G01R19/165;G01R29/08;G01R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王晓晓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雷电 电场 检测 技术 预警系统 预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闪电预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雷电预警系统与雷电预警方法。所述雷电预警系统包括:雷电定位装置,用于采集目标区域内实际发生的雷电的雷电位置数据与雷电强度数据;电场检测装置,用于采集所述目标区域内大气的大气电场数据;以及预警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区域内的所述雷电位置数据、所述雷电强度数据与所述大气电场数据,确定雷电的综合预警等级,并发出符合该综合预警等级的预警。本发明可对雷电进行有效的综合定向预警,从而大大降低雷电的误报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闪电预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雷电预警系统及雷电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小区域的雷电预警技术主要是采用大气电场仪,而大气电场仪是测量大气静电场变化,属于一种无定向方式的预警。大气电场仪虽然能够实时反映当地雷雨云的活动状况,但缺乏直观性,不能测量到雷电发生的具体方位,因此若仅利用大气电场仪的测量资料进行雷电预警,往往误报率会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雷电预警系统及雷电预警方法,其可对雷电进行有效的综合定向预警,从而大大降低雷电的误报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雷电预警系统,该雷电预警系统包括:雷电定位装置,用于采集目标区域内实际发生的雷电的雷电位置数据与雷电强度数据;电场检测装置,用于采集所述目标区域内大气的大气电场数据;以及预警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区域内的所述雷电位置数据、所述雷电强度数据与所述大气电场数据,确定雷电的综合预警等级,并发出符合该综合预警等级的预警。
优选地,所述预警装置包括:初步预警等级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区域内的所述雷电位置数据与所述大气电场数据,确定雷电的初步预警等级;综合预警等级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步预警等级与所述雷电强度数据,确定雷电的综合预警等级;以及预警模块,用于发出符合该综合预警等级的预警。
优选地,所述初步预警等级确定模块包括:雷电等级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区域内的所述雷电位置数据,确定雷电等级;电场等级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区域内的所述大气电场数据,确定电场等级;以及初步预警等级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雷电等级及所述电场等级,确定雷电的初步预警等级。
优选地,所述雷电等级确定单元包括:计算器,用于求取所述雷电位置数据及所述电场检测装置所在的位置数据的差值的绝对值;以及雷电等级确定器,用于将所求取的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一预设距离、第二预设距离及第三预设距离进行比较以获取比较结果,并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执行以下操作:在所求取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时,确定雷电等级为一级雷电预警;在所求取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设距离时,确定雷电等级为二级雷电预警;以及在所求取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三预设距离时,确定雷电等级为三级雷电预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及所述第三预设距离的数值依次减小。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为所述电场检测装置的探测范围的最大值。
优选地,所述电场等级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电场等级包括:在所述大气电场数据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场数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场等级为三级电场预警;在所述大气电场数据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场数据且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场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场等级为二级电场预警;以及在所述大气电场数据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场数据且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电场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场等级为一级电场预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场数据、所述第二预设电场数据及所述第三预设电场数据依次减小。
优选地,所述初步预警等级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雷电等级及所述电场等级,确定雷电的初步预警等级包括:根据所述雷电等级与所述电场等级之和,确定雷电的所述初步预警等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42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桑蚕丝胶蛋白的提取工艺
- 下一篇:一种柔性化试制装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