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FACT Ⅲ微载体体外扩增精原干细胞的三维动态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4524.3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6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娟;陈金平;白银山;张守全;王承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5/076 | 分类号: | C12N5/076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陈洁娣;刘明星 |
地址: | 5102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fact 载体 体外 扩增 干细胞 三维 动态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FACT Ⅲ微载体体外扩增精原干细胞的三维动态培养方法。该方法利用转壁氏生物反应器(RCCS)构建三维动态培养环境,选择FACTⅢ微载体为支架材料,建立了能支持小鼠睾丸SSCs体外快速增殖和维持其未分化特性的三维动态培养体系。该三维动态培养体系下,SSCs在RCCS中培养一周后,表现出极优的增殖效果,尤其在体外培养17‑22d获得SSCs得到快速增殖,增殖的SSCs细胞仍保留着其未分化状态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本发明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培养成本低,重复性好,培养成功率高,无需传代,可避免饲养层细胞污染等明显优势,提供了一种可靠的SSC体外培养技术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FACT Ⅲ微载体体外扩增精原干细胞的三维动态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位于睾丸曲精细管基膜处的雄性生殖系干细胞,具有维持自我更新和定向精子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也可以自发的去分化转变成为多能干细胞,成为干细胞机制研究和再生医学临床应用的理想种子细胞。
人和动物体内的成体干细胞数量非常少,成年小鼠睾丸中SSCs占所有生殖细胞的0.03%,将成体干细胞应用到临床医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体外大规模扩增这些干细胞,足够的干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才能达到临床治疗的要求。然而,目前SSCs通常采用的二维平面培养的方法,也就是传统的贴壁式培养,这种培养方法成本高(如已经报道建系使用的Stempro-34 SFM无血清培养体系)、需要添加饲养层细胞、SSCs细胞生长缓慢,容易造成自然分化,尤其是目前在很多物种中还未建立起有效的体外增殖方案,而且这种SSCs呈贴壁状态生长,因为其有限的表面积不能支持SSCs长期生长,面临着细胞增殖缓慢,真正可用未分化SSCs细胞数量非常少等诸如的技术瓶颈。因此,体外快速大规模扩增获得功能性SSCs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三维培养是更接近机体环境的一种培养方式,是目前工艺生产广泛应用的技术。
由生物反应器提供的三维动态培养环境,已成功的应用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 cells, ESCs)和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的增殖和分化培养,可显著地增强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能力,提高干细胞培养效率,进而促使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更加标准化。然而,SSCs作为生殖系的成体干细胞,三维动态培养环境下的增殖培养是否能为SSCs生物学研究以及临床上雄性不育和再生医学提供可替代的培养方案,有待开发。
微载体培养技术是目前进行规模化扩增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极大的比表面积在很小的空间里贴附更多的细胞,从而可以培养出大量的细胞满足组织工程的细胞数量的要求。将三维动态培养和微载体培养技术相结合,这种培养方式避免了传统二维平面常规方法的缺点,如培养多次消化传代、操作繁琐和耗时长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FACT Ⅲ微载体体外扩增精原干细胞的三维动态培养方法。
本发明通过大量相关试验,最终筛选出精原干细胞(SSCs)可在转壁式细胞培养系统(rotary cell culture system, RCCS)中的高效生长的生物支架材料(FACTⅢ微载体),支持SSCs在无饲养层细胞添加条件下体外快速扩增的三维动态培养方案,SSCs数量可在培养一周后出现倍增,扩增的SSCs保持未分化特性和定向诱导分化能力,为精原干细胞培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增殖环境,能实现规模化扩增。该培养模式下体外增殖的SSCs较好地维持了其未分化状态、表达干细胞标记和诱导分化能力等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深入开展SSC的生物学特性、男性不育以及再生医学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种子细胞。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利用FACT Ⅲ微载体体外扩增精原干细胞的三维动态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未经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45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充电系统
- 下一篇:定量缩分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