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列车集便器的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5368.2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51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杜玮;伊钟毓;毛昆朋;李海燕;王涛;魏曌;贾恒琼;吴韶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中铁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D1/835 | 分类号: | C11D1/835;C11D3/04;C11D3/20;C11D3/24;C11D3/30;C11D3/33;C11D3/34;C11D3/36;C11D3/37;C11D3/40;C11D3/48;C11D3/50;C11D3/60;C23G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恒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2 | 代理人: | 李琰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列车 集便器 洗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列车集便器的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清洗剂pH=2‑4,以所述清洗剂的总质量为100份,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甲基甘氨酸二乙酸三钠6‑8质量份,酒石酸钾钠4‑8质量份,水解聚马来酸酐3‑7质量份,丙烯酸‑丙烯酸酯‑膦酸‑磺酸盐四元共聚物12‑16质量份,二乙烯三胺五乙酸铵2‑4质量份,聚天冬氨酸15‑22质量份,十二烷基苄基氯化铵0.5‑2质量份,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0.5‑2质量份,pH调节剂2‑8质量份,杀菌剂0.1‑0.3质量份,去离子水余量。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清洗效率高、无腐蚀性、安全性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清洁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列车集便器的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动车组保有量已经达到2500列左右,高铁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伴随高速铁路的发展,高铁设施的清洗与防护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高铁动车组集便器的清洗和维护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高铁动车组上装配的集便器包括不锈钢构成的主体(见图1)和橡胶密封圈等附件。通常,高铁动车组集便器每年需用清洗剂彻底清洗2~3次。最初的强效集便器清洗剂是从国外引进的强酸性清洗剂,主要成分是包括4%硫酸和6%磷酸的混合物。这种清洗剂虽然清洗效果较好,但是对集便器的主体材料不锈钢以及附件橡胶密封圈等都有严重腐蚀,而且也会危害人体及环境。
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弱酸性清洗剂,一般主要由草酸或柠檬酸组成。弱酸性清洗剂虽然相对安全,但在清洗过程中需浸泡24h才能达到良好效果。由于高铁列车使用频率高、车次密集、停靠时间短,实际清洗作业时间受列车出入库时间的限制,集便器的清洗不得不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已有的弱酸清洗剂的清洗效率不能充分满足现场作业需求。
李先伟等报道了一种高铁列车集便器专用清洗剂,主要由多种对金属腐蚀性小,对人体皮肤刺激性小的污垢分解剂、络合剂、缓蚀剂、香精等复配而成。该清洗剂的工作原理为:清洁剂中的污垢分解剂可以与尿垢中碳酸钙、磷酸镁铵、磷酸钙、磷酸镁、尿酸铵、草酸钙等不溶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使之变为可溶性的钙盐和镁盐被水冲走;络合剂可以加速分解反应的进行;香精起到遮盖异味的作用。经该清洁剂清洗1小时后,能使集便器管路中积存的污垢基本被清洗干净。同时该清洁剂对不锈钢和三元乙丙橡胶(集便器管路接头密封件原料)的腐蚀性小(李先伟,等.高铁列车集便器专用清洗剂的研制及应用[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8年,Vol.8(5):244-247)。但是该文献中没有公开这种清洁剂的具体组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列车集便器的清洗剂。该清洗剂清洗效率高,不腐蚀集便器构成材料,对人体及环境危害小,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的特点,能够适应铁路列车,特别是高铁动车组列车清洗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列车集便器的清洗剂,pH=2~4,以所述清洗剂的总质量为100份,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
优选地,以所述清洗剂的总质量为100份,所述清洗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
优选地,所述水解局马来酸酐的固含量≥45%,溴值≤80毫克/克。
优选地,所述pH调节剂选自三乙醇胺或氨水。
所述氨水为含氨(NH3)25wt.%~28wt.%的水溶液,即工业氨水。
优选地,所述杀菌剂选自溴乙酸苄酯和吡啶硫酮钠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的两种。
优选地,所述清洗剂还包括0.05-0.1质量份的香精。
优选地,所述清洗剂还包括0.05-0.1质量份的色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中铁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中铁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53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