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俯卧位通气保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15885.X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7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华福洲;魏根;王羲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A61B5/11;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张德才 |
地址: | 3300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俯卧 通气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俯卧位通气保护装置,包括面罩、保护垫和气管导管卡扣装置,面罩用于佩戴在患者面部,面罩上与患者面部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的保护垫,面罩上与患者眼部、鼻部和口部对应的位置为镂空设置,且面罩上位于口部两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气管导管卡扣装置,气管导管卡扣装置用于卡固气管或导管。该俯卧位通气保护装置,保护垫材料采用聚氨酯材料,可适合于动态接缝,贴合人体皮肤;气管导管卡扣装置设计为对称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左或右侧卡扣装置进行固定;高分辨率摄像头可采集患者唇部图像,从而实时观察患者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俯卧位通气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2019-nCoV)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可通过飞沫及接触等方式传播,主要以发热乏力干咳及全身肌肉酸痛为主要症状,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少数病情迅速发展加重,重症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进而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脓毒症休克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上常见且严重的综合征,即使在机械通气策略及支持疗法不断发展的当下,其死亡率仍高达30%~40%,近年来研究表明俯卧位通气可通过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进而在ARDS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临床上进行俯卧位通气时,多采用枕头、U型枕或O型枕等类似物品进行体位的管理,患者体位由仰卧位转为俯卧位过程中,多数患者处于脱管状态,且常需多次调整头部的位置,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缺氧的风险,另一方面脱管状态下的患者呼吸道与手术室环境相通,若此时麻醉深度过浅或因体位改变产生的刺激较大时,患者容易出现呛咳,呛咳过程中喷射出大量气溶胶会污染手术室环境,增加了医务人员感染病毒的风险。
此外,现有的俯卧位通气保护装置难以方便地进行气道管理,尤其是气管导管的位置,例如O型枕虽较U型枕更加贴合患者面部皮肤,但是裸露的气管导管却成了一道难题,容易出现面部贴合过紧而造成面部不必要的损伤。
同时,患者处于俯卧位时,难以观察患者一些体征,如唇色有无发绀,面部是否因长时间挤压而导致血流循环不畅等。现有俯卧位保护装置极少有检测体温装置,而传统的鼻咽温测量导管放置依赖操作者的临床经验,且俯卧位难以进行鼻咽温导管测量装置,仰卧位即使放置成功,而随着体位的变化,导管终端常发生移位,导致测量的误差较大,影响临床判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俯卧位通气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可以减少患者面部压迫,保证气道顺畅,同时还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状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俯卧位通气保护装置,包括面罩、保护垫和气管导管卡扣装置,所述面罩用于佩戴在患者面部,所述面罩上与患者面部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的保护垫,所述面罩上与患者眼部、鼻部和口部对应的位置为镂空设置,且所述面罩上位于口部两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所述气管导管卡扣装置,所述气管导管卡扣装置用于卡固气管或导管。
优选的,所述面罩的两侧设置有绑带,所述绑带用于将面罩固定在患者头部。
优选的,所述面罩由两瓣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的罩体组成,两侧罩体通过卡扣固定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保护垫为聚氨酯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保护垫。
优选的,所述保护垫分布在所述面罩内侧与患者面部接触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面罩上设置有红外线测温装置,所述红外线测温装置用于监测患者的体温并实时传输信息给监护设备。
优选的,所述面罩上安装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用于采集患者唇部图像并将图像信息实时传送到监护设备的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面罩上鼻部位置设置有与人体鼻部结构相匹配的鼻托,所述鼻托与面罩一体连接;所述摄像头安装在所述鼻托上,且镜头对准患者唇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58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