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接触式交互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6439.0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18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邹祥和;罗燕;余章卫;苏彬彬;冯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M1/72406 | 分类号: | H04M1/72406;H04M1/7243;G07F7/08;G07F7/10;G06K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兴林 |
地址: | 34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交互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交互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交互机主体以及设置在交互机主体上的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工控机,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工控机电性连接,工控机连接有与显示屏,交互机主体上还设置有扫码识别装置、插卡识别装置和出票装置,扫码识别装置、插卡识别装置和出票装置分别与工控机电性连接;工控机通过网络连接模块与后台服务系统通信连接。本发明提供的非接触式交互装置及方法,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把传统的触摸屏式操作,转换成在用户移动终端上进行操作,实现了人机交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接触式交互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非接触式人机交互是指交互对象与被交互对象通过非接触的方式进行通信,可以是无线方式的交互、也可以是有线方式的交互、亦可以是基于视觉解析方式的交互等。目前移动终端人机交互的方式主要通过触摸屏或者物理按键这种接触式的交互方式。
专利文献CN201510402325-一种自动柜员机设备的悬浮交互方法及系统中公开了:获取手势信息所对应的手势位置到距离感应器之间的距离;判断采集到的手势信息是否为点击动作;对手势信息进行处理,获取手势信息的运动轨迹或手势状态,调用手势信息运动轨迹或手势状态对应的功能,显示功能所对应的页面,这种交互方式比较复杂,要区别点击等操作,难度较高;专利文献CN201410712639-一种移动可穿戴非接触式交互系统与方法,公开的技术中需采用可穿戴、物联网设备,使用起来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交互装置及方法,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把传统的触摸屏式操作,转换成在用户移动终端上进行操作,实现了人机交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非接触式交互装置,该装置包括:交互机主体以及设置在交互机主体上的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工控机,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工控机电性连接,所述工控机连接有与显示屏,所述交互机主体上还设置有扫码识别装置、插卡识别装置和出票装置,所述扫码识别装置、插卡识别装置和出票装置分别与所述工控机电性连接;所述工控机通过网络连接模块与后台服务系统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交互机主体的顶部,用于向下感应是否有人;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交互机主体的下端,用于水平方向感应是否有人;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交互机主体的底座上,用于感应是否有人靠近所述交互机主体;所述扫码识别装置用于识别用户移动终端的二维码;所述插卡识别装置用于识别IC卡,所述出票装置用于打印出票。
可选的,所述交互机主体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顶盖上,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探测端朝向下。
可选的,所述扫码识别装置、插卡识别装置和出票装置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下方。
可选的,所述用户移动终端为用户的手机APP。
可选的,所述工控机为嵌入式微处理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交互方法,应用于上述的非接触交互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传感器的信号值Z1、第二传感器的信号值Z2和压力传感器的信号值Z3;
根据式Z=a*Z1+b*Z2+c*Z3,得到信号综合指标Z,其中a、b、c为预设置的系数;
将所述信号综合指标Z与阈值Z0比较,当Z大于或等于阈值Z0时,则表示检测到有效信号,所述扫码识别装置识别用户移动终端的二维码,所述插卡识别装置识别用户插入的IC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未经江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64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