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制备牡蛎肽的复配酶制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16465.3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3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程瑛;王冠;吕梦娴;刘营;张成杰;周樱;詹志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J3/34 | 分类号: | A23J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吴静 |
地址: | 43020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备 牡蛎 酶制剂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牡蛎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牡蛎肽的复配酶制剂,包括如下组分:中温α‑淀粉酶、蛋白酶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纤维素酶、风味蛋白酶;所述蛋白酶包括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的至少一种;采用上述复配酶制剂制备牡蛎肽的方法为:(a)制备牡蛎浆液;(b)调节牡蛎浆液的pH,称取酶制剂;(c)将牡蛎浆液放入50~55℃搅拌器中,加入酶制剂,按添加酶制剂的种类调节pH,总共酶解6h;(d)灭酶;(e)离心取上清、除杂;(f)浓缩、喷雾干燥,得到牡蛎肽。采用本发明的复配酶制剂制备牡蛎肽不仅成本低、效率高、对环境友好,而且满足了人们对口味的需求,牡蛎肽收率高,分子量分布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牡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牡蛎肽的复配酶制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牡蛎是世界上第一大养殖贝类,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牡蛎种类很多,据统计,全世界已发现的就有100多种,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我国沿海牡蛎分布很广,自渤海、黄海至南沙群岛均有出产,品种约有20种。牡蛎是我国卫生部第一批批准的既是药材又可作为食品的保健疗效品,牡蛎不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还有很多保健功能,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据分析,干牡蛎肉含蛋白质高达45%~57%。氨基酸组成完善,据世界粮农组织评定,牡蛎肉中必需氨基酸完成程度和质量比例优于牛乳和人乳。牡蛎肉中脂肪含量(干重)为7%~11%,多为具有生理活性的复合磷脂、磷酸肌醇、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等,这些成分都有防止动脉硬化、抗血栓以及抗衰老作用。所含糖分为糖原,占干重20%~40%。糖原是组织能源的储备形式,具有抗疲劳的功效,补充糖原可改善人心脏及血循环功能,并增强肝脏功能,有保肝作用。牡蛎中的糖原可直接被机体吸收,从而减轻胰腺负担,因此对糖尿病的防治十分有益。此外,还含有维生素A、B、C、D、E及牛磺酸和钙、硒、磷、铁、锌等营养成分。牛磺酸有消炎解毒、保肝利胆、促进幼儿大脑发育及安神健脑等作用。牡蛎是健肤美容和防治疾病的珍贵食物。牡蛎除供人们实用外,作为治病强身的海洋药物也越来越令人刮目相看。它的医疗保健作用和生物活性比较独特,其中有些药效和生物活性是一般滋补药品无法相比的。
在西方,研究牡蛎的重点是在牡蛎中的微量元素和有毒重金属元素方面,但对开发牡蛎保健食品的研究很少。对牡蛎的利用欧美国家以直接食用为主,日本除直接食用外,还开发出许多保健品。对以牡蛎为原料的成品开发主要集中在食品和医药保健品领域。
牡蛎的加工方式主要有新鲜、干制、罐头及制备蚝油,随着广大消费者对高质量海洋食品的需求提高,落后的传统加工技术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实现牡蛎的精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促进牡蛎的产业化已成为关注热点。
现有的技术大部分使用各类酸碱方法或者单酶水解,或者酸碱加单酶酶解方法,这些方法制备的牡蛎肽虽然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但是有很多方法对环境污染大,并且制备的小分子肽腥味较重,极大地限制了此类功能因子在保健品、药品领域中的应用。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用于制备牡蛎肽的复配酶制剂及其应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备牡蛎肽的复配酶制剂及其应用,不仅成本低、效率高、对环境友好,而且满足了人们对口味的需求,牡蛎肽收率高,易于工业化规模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制备牡蛎肽的复配酶制剂,包括如下组分:中温α-淀粉酶、蛋白酶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纤维素酶、风味蛋白酶;所述蛋白酶包括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64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