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自适应燃料电池装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6866.9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3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彭林法;刘文青;邱殿凯;易培云;来新民;张天羽;郭亮;姜天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治臻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2404 | 分类号: | H01M8/24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蒋亮珠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复合 功能 自适应 燃料电池 装配 结构 | ||
1.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自适应燃料电池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壳体(1),盖板(2),可调端板(3)和缓冲端板(4)组成的箱体式装配壳体,待装配双极板和膜电极组(6)置于所述箱体式装配壳体内,其中,所述的壳体(1)内设有限位条(5),通过限位条(5)与壳体(1)和盖板(2)的配合对双极板和膜电极组(6)进行定位,通过可调端板(3)对电池总体厚度进行微调,通过缓冲端板(4)提供装配压力;
所述的限位条(5)一侧呈方形状,嵌入壳体(1)的凹槽中,另一侧呈半圆柱状,与极板上预设的半圆形凹槽形成间隙配合实现固定;
所述的限位条(5)中集成了巡检线,并在其侧面设有多个导电触点(52),电压采集由带弹性的导电触点(52)与每块极板分别接触实现,导电触点(52)间的间隙与极板间隙一致,装配完成后导电触点(52)自动与极板上的监测点一一对齐,通过限位条(5)内部集成的导线将收集到的电压信号传输到监测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自适应燃料电池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结构为“匚”字型结构,其内表面设有定位槽和安装限位条(5)的沟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自适应燃料电池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2)置于壳体(1)的开口侧,与壳体(1)共同构成箱体式装配壳体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自适应燃料电池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端板(3)由外端板a(31),接触板a(32),和调节机构(33)组成,其中接触板a(32)与双极板和膜电极组(6)直接接触,外端板a(31)位于接触板a(32)上方,调节机构(33)对外端板a(31)施加压力,提供电池所需要的装配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自适应燃料电池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端板a(31),接触板a(32)为镂空结构;
所述的调节机构(33)为气压装置,螺栓或螺旋千斤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自适应燃料电池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端板a(31)上设有穿孔,由限位杆(7)穿过外端板a(31)穿孔后与壳体(1)紧固,所述的限位杆(7)包括螺杆螺栓或直杆卡扣形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自适应燃料电池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端板(4)两端设有预留孔(43),气体管道穿过预留孔(43)连接电池气体进出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自适应燃料电池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端板(4)包括外端板b(41)、接触板b(42)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碟簧(44),其中外端板b(41)侧面设有凸起结构,所述的壳体(1)和盖板(2)上打有对应的通孔槽,采用相扣的方式进行连接;缓冲端板(4)内部通过碟簧缓冲装配时的不平衡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治臻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通大学;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治臻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686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