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多级路由调度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7442.4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1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63 | 分类号: | H04L67/63;H04L41/12;H04L67/10;H04L67/51;H04L4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王维新 |
地址: | 10008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多级 路由 调度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多级路由调度的方法及系统,属于网络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对service进行监控,当监控到service的资源创建后,确定ipvs规则;对整合信息附加同集群的业务pod的标识信息生成注册信息,根据注册信息进行注册;根据请求报文和注册信息,获取发出业务请求的最短路由地址;当业务请求与最短路由地址的业务pod中的资源满足业务请求时,根据业务请求的最短路由地址下发业务请求所需的资源。本发明中确定出合适的路由地址,提升了网络访问效率,同时提升了有效的提升了业务的网络请求效率,减少了由于不合理的路由地址而导致的网络开销,同时为业务系统提供了多活容灾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多级路由调度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kubernetes中由Service和Ingress这两种资源策略来实现了服务的发现和路由,Service主要有三种代理模式,包括:userspace代理模式,iptables代理模式和ipvs代理模式;
目前主要使用ipvs代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kube-proxy会监视KubernetesService对象和Endpoint,调用netlink接口以相应的创建ipvs规则并定期与KubernetesService对象和Endpoints对象同步ipvs规则,以确保ipvs状态与期望的一致。访问服务时,流量将被重定向到其中一个后端Pod。此外,ipvs为负载均衡算法提供了更多的选项,例如:rr:轮训调度、lc:最小连接数、dh:目标哈希、sh:源哈希、sed:最短期望延迟和nq:不排队调度;
内部服务注册时,由kube-proxy组件监听apiserver在宿主机上创建ipvs规则,客户端发起访问时经由Service的Virtual Server(即ipvs规则)路由到随机的Real Server上;
在基于kubernetes与docker的业务应用容器化场景下,业务应用之间的调用路由日趋复杂。其中服务的调用路由涉及到了:
自身的路由调用、同宿主机下的路由调用、同集群下的路由调用和跨集群下的路由调用;
在这不同的调用模式下kubernetes自身的能力已经无法满足,Kubernetes自身服务路由策略只是简单的负载均衡,无法实现按照业务系统要求,将不同的服务请求按照不同的路由方式路由到指定的应用程序上,亦无法保证应用程序间相互访问的网络效率,亦无法做到多活容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多级路由调度的方法,包括:
对service进行监控,当监控到service的资源创建后,确定ipvs规则;
根据定ipvs规则,获取service同集群的多个业务pod的ip和端口,以及pod宿主机的IP和端口,并对业务pod的ip和端口,以及pod宿主机的IP和端口以预设方式进行整合,生成整合信息,对整合信息附加同集群的业务pod的标识信息生成注册信息,根据注册信息进行注册;
接收业务请求,获取业务请求的请求报文,并调用多个业务pod的注册信息,根据请求报文和注册信息,获取发出业务请求的最短路由地址;
根据业务请求和最短路由地址,调用业务请求与最短路由地址的业务pod的资源,当业务请求与最短路由地址的业务pod中的资源满足业务请求时,根据业务请求的最短路由地址下发业务请求所需的资源。
可选的,方法还包括:
对整合信息附加跨集群的多个业务pod的标识信息,生成跨集群的多个业务pod的注册信息,根据注册信息进行注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74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