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备用尾纤的固定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8034.0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27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岗;何维;罗智燃;田维国;郑喆;陈挺;肖力;邓德茂;郑植;王堃;向阳;田松;葛文;黄怀玉;张星;王开波;金基伟;张亚当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刘小莉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备用 固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备用尾纤的固定架,包括固定支架、盘绕单元、起始固定器和夹持单元,固定支架在盘绕单元两侧对称设置,且与所述盘绕单元活动连接,盘绕单元包括绕辊和设置于所述绕辊两侧的侧板,所述绕辊的外圆周和两组所述侧板之间形成盘绕尾纤的收置区,起始固定器设置于两组所述侧板之间与两组所述侧板固定连接,夹持单元在所述盘绕单元的外圆周上阵列布置有多组,所述夹持单元包括铰接于所述侧板外圆周上的拨片,铰接处设置有扭簧。本发明通过将多余的或备用的尾纤收纳固定,便于后期维护使用,降低了尾纤的弯折度,极大的改善数字化变电站的运行工况,操作方便,结构简单,节省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备用尾纤的固定架。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光纤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下,500kV、220kV、110kV数字化变电站在各地区逐渐投入使用逐渐普遍,在数字化变电站站内应用了大量的尾纤,由于空间、施工等原因,部分数字化变电站站内尾纤乱,弯折严重,降低了消缺等工作的效率,且对数字化变电站的稳定可靠运行构成了较大威胁。
在对数字化变电站进行维护时,需要大量的尾纤。如尾纤保护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定检、消缺等工作质量,产生安全隐患。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大多将多余的尾纤和备用的光纤盘绕在一个光纤储纤盒中,杂乱无章,在需要使用时不宜理顺,且容易产生丢失或弯折损耗。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尾纤收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备用尾纤的固定架,操作简单方便,便于将杂乱缠绕的尾纤收纳固定,降低不必要的损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备用尾纤的固定架,其包括,
固定支架,其在盘绕单元两侧对称设置,且与所述盘绕单元活动连接;
盘绕单元,其包括绕辊和设置于所述绕辊两侧的侧板,所述绕辊的外圆周和两组所述侧板之间形成盘绕尾纤的收置区,所述绕辊通过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上部;
起始固定器,其设置于两组所述侧板之间与两组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起始固定器包括固定于两组所述侧板上的连接杆和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上的扳手;以及,
夹持单元,其在所述盘绕单元的外圆周上阵列布置有多组,所述夹持单元包括铰接于所述侧板外圆周上的拨片,铰接处设置有扭簧。
作为本发明所述备用尾纤的固定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在两组所述侧板外圆周上均设置有所述夹持单元,且两组所述侧板上的所述夹持单元的位置均对称,对称的两组所述夹持单元上的所述拨片在所述收置区存在交错区域,且所述交错区域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尾纤的直径。
作为本发明所述备用尾纤的固定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交错区域上的拨片与非所述交错区域上的拨片之间弯折设置,且弯折角度介于90度至 180度之间,在所述交错区域的拨片与所述绕辊的轴线平行时,拨片与所述绕辊的外圆周面不接触。
作为本发明所述备用尾纤的固定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夹持单元还包括,
限位件,其包括限位板、弹片和按压板,所述弹片与所述限位板卡和,所述按压板与所述弹片接触控制其与所述限位板脱离;以及,
用于安装所述限位件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固定于所述侧板外圆周上的板件框体,且所述固定件朝向所述收置区开口,提供所述限位件工作的空间。
作为本发明所述备用尾纤的固定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拨片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件内侧壁的第一支撑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80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