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8040.6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58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朱群志;肖亮;李琛;朱胜奎;刘义元;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S10/10 | 分类号: | H02S10/10;H02N2/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刘小莉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电效应 利用 一体 建筑 外墙 发电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包括,光伏发电组件,所述光伏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光伏板下方的支撑件;以及,压电发电组件,与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底板位于所述光伏板下方;其中,所述支撑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底板一侧;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交叉设置;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通过设置的光伏发电组件和压电发电组件之间相互配合,对建筑外墙进行了有效利用,同时能够合理利用建筑外墙风能与太阳能,增加了受力面,如此能够实现高效输出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分布式能源和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压电效应最早于1880年由法国物理学家P·居里和J·居里发现;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压电材料内部正、负两种电荷对称分布分离开,整体上晶体呈现电中性;而当晶体在机械应力作用下,对称性被打乱,内部将产生电极化状态的变化,同时在它的某些表面上出现异号极化电荷;这种没有电场作用,只是由于应变或者应力作用而在晶体表面产生电荷的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有助于改善环境;在对太阳能的利用过程中,通过太阳能电池可以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其中太阳能薄膜电池具有耗材少,材质轻等特点,在太阳能的利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风能作为清洁能源目前已被广泛利用,各种风力发电机的原理是将风的动能转化为风机叶片旋转的动能,叶轮再通过变速装置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风机发出的电能经过直交流转换后进入电网,或者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但只有当风速大于风机的启动风速,风机才能转动并发电;城市里由于建筑物阻挡等因素,通常风速较低,当风速为微风时,风机无法启动;因此,在城市里利用风机发电效率较低,太阳能和一部分风能未能充分利用。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存在的建筑外墙不能合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包括,
光伏发电组件,所述光伏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光伏板下方的支撑件;以及,
压电发电组件,与所述支撑件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件的底板位于所述光伏板下方;
其中,所述支撑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底板一侧。
作为本发明所述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交叉设置。
作为本发明所述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电发电组件的第一压电发电块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板和支架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所述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电发电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压电发电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压电发电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二压电发电块的两端分别所述第二连接块和远离所述第一压电发电块一侧的第二连接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大学,未经上海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80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