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弹热防护结构热试验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8141.3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45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石磊;林雪峰;毛靖;单华伟;赵涛;范开春;徐泽超;曾长;付丹娣;明承东;贾湘婷;李广磊;杨超;涂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2 | 分类号: | G01M9/02;G01M9/06;G01M9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唐勇 |
地址: | 43004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弹 防护 结构 试验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导弹热防护结构热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导弹热防护结构(9)的背风面(93)设于辐射加热器(1)内,使电弧风洞装置(2)的喷口与所述导弹热防护结构(9)的迎风面(92)对齐,在所述辐射加热器(1)与所述电弧风洞装置(2)之间设置导流挡板(5),并位于所述导弹热防护结构(9)的迎风面(92)外侧;
同时启动辐射加热器(1)和电弧风洞装置(2)并保持设定时间,且配合使用加载工装(41)和作动筒(42)向所述导弹热防护结构(9)施加弯矩,其中,加载工装(41)与所述导弹热防护结构(9)远离所述电弧风洞装置(2)的一端连接,固定设置的作动筒(42)与所述加载工装(41)连接;
停止所述辐射加热器(1)和电弧风洞装置(2)运行,观察并解析所述导弹热防护结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弹热防护结构热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同时启动所述辐射加热器(1)和电弧风洞装置(2)并保持设定时间的步骤中,
还包括采用红外测温仪(6)实时监测迎风面(92)的温度;采用应变片(7)实时监测所述导弹热防护结构(9)内侧的应力变化;采用测温热电偶(8)实时监测背风面(93)外侧的温度。
3.一种导弹热防护结构热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设置的辐射加热器(1),所述辐射加热器(1)罩设在导弹热防护结构(9)的背风面(93)上,用于对所述背风面(93)加热;
电弧风洞装置(2),其设于所述导弹热防护结构(9)的迎风面侧,所述电弧风洞装置(2)的喷口与所述导弹热防护结构(9)的迎风面(92)平齐并对所述迎风面(92)进行动态烧蚀;
所述辐射加热器(1)与所述电弧风洞装置(2)之间设有导流挡板(5),并设于所述导弹热防护结构(9)的迎风面(92)外侧;
加载装置,其包括:
加载工装(41),其用于与所述导弹热防护结构(9)远离所述电弧风洞装置(2)的一端连接;
固定设置的作动筒(42),其与所述加载工装(41)连接,用于配合所述加载工装(41)向所述导弹热防护结构(9)施加弯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导弹热防护结构热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罩设在所述固定设置的辐射加热器(1)和电弧风洞装置(2)外侧用于密封的密封舱段(3),所述密封舱段(3)上设有透光玻璃窗口(31),其外侧设有用于监测迎风面处温度的红外测温仪(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导弹热防护结构热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设定数量的应变片(7),其用于设于所述导弹热防护结构(9)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导弹热防护结构热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设定数量的测温热电偶(8),其分别用于设在所述背风面(93)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未经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814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