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毛细管电泳筛选非天然核酸适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9823.6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05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于涵洋;郑鹏;连恩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0 | 分类号: | C12N15/10;C12N15/115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毛细管 电泳 筛选 天然 核酸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毛细管电泳筛选非天然核酸适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合成初始DNA分子随机文库和引物,然后进行循环筛选。在每一轮筛选里,采用引物延伸的方法获得非天然核酸文库,以CTLA‑4为靶蛋白,将非天然核酸文库与靶蛋白共孵育,利用CE‑LIF方法分离结合靶蛋白的非天然核酸分子,然后进行逆转录和PCR扩增,获得富集DNA分子文库,并应用于下一轮筛选。如此重复筛选若干轮,对富集DNA分子进行测序,可推断得到非天然核酸分子的序列信息。最后制备单链非天然核酸分子,测试其与靶蛋白结合的亲和力,获得有特异性的非天然核酸适体。本发明方法能够高效筛选出高亲和力和稳定性的非天然核酸适体,有利于提高功能性核酸在生物环境下的作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毛细管电泳筛选非天然核酸适体的方法,属于非天然核酸适体筛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核酸适体(Aptamer)也被称作适配体、适体、适配子等,是一类单链RNA分子或单链DNA分子,通常由几十到一百多个碱基组成,是从人工合成的RNA或DNA分子随机文库中筛选分离出能与目标物质进行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结合的单链寡核苷酸。虽然适体的结合方式与抗体较为相似,但核酸适体特有的性质在很多方面都优于抗体。与抗体相比,核酸适体可以通过体外筛选获得,在生产成本、稳定性、修饰难易程度和组织穿透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某些应用领域和场景里,核酸适体有望替代抗体,在分子生物学、分析化学以及临床医学等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常,核酸适体是通过指数级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筛选得到的。以DNA适体为例,SELEX的基本步骤是将包含大容量的随机寡核苷酸序列的DNA分子随机文库溶液与靶分子共同孵育,并通过各种分离手段将结合靶分子的DNA分子与未结合的DNA分子分离,并对这些能够结合的DNA分子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扩增,经分离为单链后,生成次级文库,再用于下轮筛选,如此重复数轮后,挑选出富集的DNA分子,并进行测序即获得特异性识别靶分子的寡核苷酸分子,即核酸适体。大容量的分子文库能够涵盖丰富多样的立体构象,理论上可以针对任何靶分子进行筛选,得到其特异性识别的核酸适体。
以往筛选出的适体为天然DNA和RNA,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作用时间短、作用效果不理想的情况。而与天然核酸相比,非天然核酸则不仅具有类似的碱基互补配对能力,还具有更好的抗酶切、耐酸、耐热等特性,因而在实际运用场景中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更广泛的应用性。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是一种T淋巴细胞跨膜蛋白,它最早在筛选小鼠杀伤性T细胞的cDNA文库时被发现。CTLA-4具有高度的内吞性,通常存在于胞内小体中,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CTLA-4能够与抗原呈递细胞或者活化的T细胞表面B7受体结合,传导抑制性信号到T细胞,起到抑制T细胞激活的作用,是癌细胞免疫逃逸的一种途径。而相对传统化疗或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针对的是免疫细胞或者免疫系统,而不是癌细胞。在癌症免疫治疗中,抑制免疫检查点通路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治疗方式之一,其机制是通过抑制通路中相关靶点从而解除T细胞活性受抑的状态,活化后的T细胞能够恢复对肿瘤细胞的攻击。靶向免疫检查点蛋白的抑制剂并不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而是通过作用于T细胞来间接杀伤肿瘤细胞;另外,它们并不是针对肿瘤表面的某种特定物质,而是系统性地增强了全身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目前已经获得的CTLA-4抑制剂中,存在易降解,成本高或结合效果不够好的情况。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获得的适体存在不稳定,成本高,亲和力不够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毛细管电泳筛选非天然核酸适体的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98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爬架防坠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金属烟尘中铅锌锡的同步回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