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茶树MYC2转录因子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19939.X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3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洪高洁;李林颖;张雪颖;何宇青;陈桑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K14/415 | 分类号: | C07K14/415;C12N15/29;C12N15/82;A01H5/00;A01H6/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忻明年 |
地址: | 31002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树 myc2 转录 因子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茶树MYC2转录因子及其应用。根据茶树全基因组序列从茶树中克隆茶树MYC2转录因子,具体包括CsMYC2.1、CsMYC2.2、CsMYC2.3、CsMYC2.4转录因子,其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SEQ ID No.2、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CsMYC2.1、CsMYC2.2具有转录活性,且四个转录因子均能与JA途径的抑制因子CsJAZ3、CsJAZ7和CsJAZ8互作,充分说明茶树MYC转录因子参与调控JA信号通路,能够实现茶树MYC2转录因子在调控茶树逆境胁迫能力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涉及茶树MYC2转录因子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转录因子又称反式作用因子,以序列特异性方式结合真核生物基因启动子区域中的顺式作用元件调控各种基因的表达。MYC转录因子是bHLH家族的一员,含bHLH家族的保守bHLH结构域,N端存在一个DNA结合区,在C端有可变环连接的两个双亲性α螺旋结构。研究表明MYC2转录因子是以茉莉酸(jasmonic acid,JA)为核心的激素调控网络中的关键组分,参与调控大量植物器官发育、调控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虫害等胁迫响应及激素互作等多种发育过程与抗逆过程。
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是重要的植物内源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调控、防御反应、开花时间调节及花发育进程等生物学过程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JA信号通路广泛参与调控茶树对低温胁迫、伤害和病原菌侵染的防御反应,然而茶树MYC2转录因子调控JA信号通路的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木本作物之一,茶树种植受到气候、温度、病原物侵染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茶树MYC转录因子的克隆及在JA信号通路中的调控作用研究对促进茶叶高产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4个茶树MYC2转录因子;
本发明根据茶树全基因组序列从茶树中克隆茶树MYC2转录因子,具体包括CsMYC2.1、CsMYC2.2、CsMYC2.3、CsMYC2.4转录因子,其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SEQID No.2、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茶树MYC2转录因子在调控茶树逆境胁迫能力中的应用,即是通过调控JA信号途径影响茶树响应逆境胁迫的应用。具体研究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根据克隆得到的CsMYC2.1、CsMYC2.2、CsMYC2.3、CsMYC2.4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检测上述基因在茶树根,茎,老叶,成熟叶,幼叶,顶芽,花和果实中的表达量,说明MYC2转录因子参与调控茶树生长发育进程。
构建CsMYC2.1、CsMYC2.2、CsMYC2.3、CsMYC2.4亚细胞定位载体,瞬时转化烟草叶片,所述转录因子均定位于细胞核,说明MYC2是具有核定位信号的转录因子。
将CsMYC2.1、CsMYC2.2、CsMYC2.3、CsMYC2.4编码区序列克隆至pGBKT7载体中,转化到AH109酵母感受态细胞,于SD/-Leu/-Trp和SD/-Ade/-Leu/-Trp/-His培养基上评估转录因子的转录活性,其中CsMYC2.1、CsMYC2.2具有转录活性,具有调节茶树基因表达的功能。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CsMYC2.1作为诱饵蛋白,在茶树新叶cDNA文库中筛选目标互作基因。将4个茶树MYC2转录因子克隆至pGADT7载体,并对阳性结果进行酵母双杂和共定位验证。所述转录因子与CsJAZ3、CsJAZ7和CsJAZ8存在互作关系,对JA信号途径有调控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99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