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铁冶炼尘泥的处理方法及铁质校正料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20123.9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9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徐兵;王栋毅;唐文斌;顾争雄;葛晓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武集团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7/26 | 分类号: | C04B7/26;C04B7/40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李玲 |
地址: | 200439 上海市宝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铁 冶炼 处理 方法 铁质 校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铁冶炼尘泥的处理方法及铁质校正料,其中钢铁冶炼尘泥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粉尘预混,将低品位粉尘与高品位粉尘送入预混系统混合均匀,制得混合粉尘;S2,泥饼预碎混合,将低品位泥饼与高品位泥饼送入预碎系统进行破碎和混合,制得泥饼混合物物;S3,强力混合造粒,将混合粉尘与泥饼混合物送入强力混合造粒系统中充分混合,制得混合颗粒物;混合颗粒物送入堆存区,堆存1~3天后形成铁质校正料。本发明的一种钢铁冶炼尘泥的处理方法及铁质校正料,解决了低品味粉尘、污水环境治理产生的泥饼难以处置的问题,实现了钢铁冶炼尘泥的资源化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铁冶炼尘泥的处理方法及铁质校正料,实现钢铁冶炼尘泥的资源化利用。
背景技术
目前钢铁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钢铁冶炼尘泥,如粉尘、泥饼等,其中粉尘为钢铁冶炼过程中环境治理收尘产生的,粉尘的粒度≤0.85mm,含水率≤1%,泥饼为钢铁冶炼过程中环境治理污水经絮凝、浓缩、脱水后产生的,泥饼的含水率为50~70%;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有多种工业化技术路径,如针对高品位且低锌的粉尘(铁含量≥35%,锌含量<1%)采用混匀后返烧结利用;针对高品位且高锌的粉尘和泥饼(铁含量≥35%,锌含量≥1%)可采用造球(球直径≥8mm)或压块(压块粒度≥25mm)进入转底炉或回转窑进行脱锌后返钢铁冶炼,在造球或压块过程中需要消耗能耗和粘结剂,在转底炉或回转窑处置利用也需要大量的能耗,并有大量的烟气排放;而钢铁冶炼过程中还产生有大量低品味粉尘(铁含量≤30%)和污水环境治理产生的泥饼(低品位泥饼的铁含量≤5%,高品位泥饼的含铁量≤30%,低品位泥饼的产生量多于高品位泥饼)无法通过上述路径进行资源化利用。
鉴于上述情况,亟待开发一种新型的钢铁冶炼尘泥的处理方法,能够解决低品味粉尘、泥饼难以处置的问题,利用低品味粉尘、低品位泥饼、高品味粉尘和高品味泥饼制成铁质校正料,实现钢铁冶炼尘泥的资源化利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钢铁冶炼尘泥的处理方法及铁质校正料,能够利用低品味粉尘、低品位泥饼、高品味粉尘和高品味泥饼制成铁质校正料,实现钢铁冶炼尘泥的资源化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铁冶炼尘泥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粉尘预混,将低品位粉尘与高品位粉尘送入预混系统混合均匀,制得混合粉尘;
S2,泥饼预碎混合,将低品位泥饼与高品位泥饼送入预碎系统进行破碎和混合,制得泥饼混合物;
S3,强力混合造粒,将步骤S1得到的混合粉尘与步骤S2得到的泥饼混合物送入强力混合造粒系统中充分混合,制得混合颗粒物;
上述步骤中,按35~45%的低品位粉尘、40~50%的高品位粉尘、5~15%的低品位泥饼与5~10%的高品位泥饼配比,以干基的重量百分数计。
优选地,所述低品位粉尘中Fe2O3的含量为20~35%,MgO的含量为0.5~5.0%,Na2O+0.658K2O的含量为0.2~2.5%,SO3的含量为0.2~1.5%,Cl-1的含量为0.1~1.0%,以干基重量百分数计。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所述高品位粉尘中Fe2O3的含量为50~70%,MgO的含量为0.5~5.0%,Na2O+0.658K2O的含量为0.1~1.5%,SO3的含量为0.1~1.0%,Cl-1的含量为0.1~1.0%,以干基重量百分数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武集团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宝武集团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01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轨道交通用铝合金的疲劳寿命检测方法
- 下一篇:智能家居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