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中华蜜蜂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段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20228.4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6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范正红;杨金荣;范锜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正红;陇县丰田蜂业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61106 | 代理人: | 马天顺;席树文 |
地址: | 721300 陕西省宝鸡市陈***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中华 蜜蜂 适龄 越冬 培育 时间段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中华蜜蜂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段的方法,包括:以蜜蜂养殖地多年气温下降到6.8~7.2℃的日期为参考,结合当年当地的气候特征,确定当年外界气温下降到6.8~7.2℃的日期,作为当年蜂群停飞日期;将当年蜂群停飞的时间点向前推算43~47天,确定该日期为培育适龄越冬蜂的起始日期;自培育适龄越冬蜂的起始日期开始,促使蜂王连续产卵20~22天;自蜂王产卵开始,其余蜜蜂对蜂王产的卵哺育40~42天,使其陆续变成幼虫、蛹,最后出生变为新蜂;自新蜂最后出生的日期起4~6天后,关小蜂箱巢门,阻止蜜蜂外飞,促使蜂群结团进入半蛰伏越冬状态。本发明可以明显促进中华蜜蜂安全越冬,提高蜂群越冬成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畜牧业养殖技术领域中的中华蜜蜂饲养管理技术领域,具 体涉及一种确定中华蜜蜂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段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中华蜜蜂的发源地,中华蜜蜂也称土蜂,具有定地饲养、 耐低温、抗病虫害、善于利用零星蜜源、体型小、飞行敏捷等诸多优 点。它不仅是农作物传花授粉的主要虫媒,还能生产大量优质蜂产品。
中华蜜蜂适宜于山区养殖,7℃以上的外界气温皆可活动,生产的土蜂 蜜具有成熟度高、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品质优、保存期限长等优势,其营 养品质和保健功能均高于西方蜜蜂所产的洋蜂蜜,已被广大消费群体普遍 认可。
一群中华蜜蜂中通常有一只蜂王、大量工蜂和少量雄蜂,蜂王和工蜂 长期存在,雄蜂只在分蜂季节出现。中华蜜蜂中工蜂的发育周期是20天时 间;蜂群中的蜂王将卵产在工蜂房后,经过3天卵期变为小幼虫,小幼虫 也需历经3天时间变为大幼虫,期间需6-12日龄的工蜂吐浆(分泌蜂王浆) 哺育;大幼虫也是历经3天时间变为蛹,但这期间不需工蜂吐浆哺育,大 幼虫吃的是花粉与蜂蜜的混合物;然后蜂房封上蜡盖,大幼虫变为蛹,蛹 期11天时间,最后变为新蜂破房而出。
中华蜜蜂工蜂的生命周期一般约为35天时间;工蜂出生后,有较为明 显的职责分工;随着生长发育,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不同;6日龄以前的新 蜂担负调制日粮、清洁巢房的职责;6~12日龄的工蜂具有吐浆(分泌蜂王浆) 哺育小幼虫的能力;12~18日龄的工蜂蜡腺发育成熟,具有建造巢房的能力; 18~30日龄的工蜂担负采蜜采粉的工作职责;30日龄以上的工蜂逐渐衰老, 担负采水的工作职责,直至35日龄以后死亡。但出生后没有吐浆哺育过小 幼虫,没有采蜜采粉的蜜蜂,会长期保持青年蜂体质状态,寿命会长达3-5 个月。
中华蜜蜂在冬季外界气温低于7℃时,蜂群会在蜂箱内结团,进入半蛰 伏状态,减少进食减少活动,降低新陈代谢,以期延长寿命,越过3~5个 月漫长的寒冷季节。待来年开春天气暖和后,蜂群散团开始活动,繁殖后 代扩大数量,繁衍族群。
中华蜜蜂的管理与西方蜜蜂有很大的不同。目前蜂农在养蜂生产培育 中华蜜蜂适龄越冬蜂时,仅凭感觉和经验,主观随意性大,无法精准确定 适龄越冬蜂培育的时间段,不能很好地培育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段如若 过长,出生的新蜂大多吐浆哺育过小幼虫,参加了采蜜采粉活动,生命周 期短。这些蜜蜂在初冬存活过程中会耗费大量饲料后死亡,无法越冬;培 育时间段如若过短,出生的新蜂数量会不足,轻则引起蜂群越冬后蜜蜂数 量大幅度减少,难以扩群,重则造成越冬蜂在越冬过程中无法结团整群死 亡,给蜂农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使蜂产业发展受阻。
蜂群安全越冬的关键是要有足量的适龄越冬蜂,一是越冬蜂数量要多, 不能少于3脾蜂(7500只以上),最好是5-6脾,否则难以结团存活。二是越 冬蜂要适龄,体质要好,须是出生后没有吐浆(分泌分王浆)哺育过小幼虫、 没有采蜜采粉的蜜蜂。科学确定中华蜜蜂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段,采取相 应措施大量培育适龄越冬蜂,是蜂群顺利越冬的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中华蜜 蜂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段的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正红;陇县丰田蜂业专业合作社,未经范正红;陇县丰田蜂业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02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菌型3D打印水性光固化材料
- 下一篇:一种苗圃种植结构及其使用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