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热循环吸附中螺旋状分离柱的油浴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20832.7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87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强;陈长安;陈华明;邓立;胡俊;陈克琳;杨莞;姚勇;王劲川;陈俊光;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8D7/02 | 分类号: | F28D7/02;F28F9/26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曹晋玲 |
地址: | 6102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循环 吸附 螺旋状 分离 浴池 | ||
1.一种用于热循环吸附中螺旋状分离柱的油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内芯体(2)和支撑块;
所述外壳位于所述螺旋状分离柱(100)外侧,用于容置螺旋状分离柱(100);
所述内芯体(2)位于螺旋状分离柱(100)的内侧;
所述支撑块连接所述外壳和内芯体(2),用于固定外壳和内芯体(2)的相对位置;
所述外壳上设有进油口(41)和出油口(42);
所述外壳上设有与螺旋状分离柱(100)的出口管对应的开孔;
所述外壳包括外筒体(1)和封头(4),所述外筒体(1)为两端开口的筒状体,所述筒状体两端通过所述封头(4)密封;
所述封头(4)设有进油口(41)或出油口(42);
所述内芯体(2)的两端为球面;
所述进油口(41)设置在所述封头(4)的正中间;油从进油口(41)进入后,沿内芯体(2)的球面向四周扩散,与螺旋状分离柱(100)的端面均匀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循环吸附中螺旋状分离柱的油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1)由两块半圆柱环拼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循环吸附中螺旋状分离柱的油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体(2)为圆柱形,所述内芯体(2)的外径小于螺旋状分离柱(100)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循环吸附中螺旋状分离柱的油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为支撑环(3),所述支撑环(3)内侧连接所述内芯体(2),所述支撑环(3)外侧连接所述外筒体(1);所述支撑环(2)设有若干导流孔(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热循环吸附中螺旋状分离柱的油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3)上设有固定孔(32),所述固定孔(32)用于固定螺旋状分离柱(10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用于热循环吸附中螺旋状分离柱的油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外侧设有隔热层。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用于热循环吸附中螺旋状分离柱的油浴池,其特征在于,安装螺旋状分离柱(100)后,各部件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为一体式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083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意图识别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热循环吸附分离装置的升降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