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源定位智能振捣装置及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20961.6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5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宽;史乐贤;殷炳帅;方宏伟;周大兴;温恺;李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8 | 分类号: | E04G21/08;G01D21/02 |
代理公司: | 长沙大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8 | 代理人: | 黄纯能 |
地址: | 1001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位 智能 装置 方法 | ||
一种多源定位智能振捣装置及定位方法,该装置包括智能控制器和振捣棒,所述智能控制器通过振捣棒电缆线与振捣棒相连,所述智能控制器内设有智能电计量表、5G定位基准模块、北斗定位基准模块、计时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振捣棒电缆线外设有导电导热橡胶套,所述导电导热橡胶套与振捣棒电缆线之间的空腔为振捣棒电缆线传感层,所述振捣棒电缆线传感层内设有一系列传感套环,所述传感套环内设有压力传感器、倾角传感器、陀螺仪和湿度传感器Ⅰ,所述振捣棒上设有湿度传感器Ⅱ、加速度传感器、5G定位模块、北斗定位模块和振动传感器。本发明还包括对振捣棒进行多源参数精确定位的定位方法。利用本发明,能解决现有振捣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振捣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多源定位智能振捣装置及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用混凝土拌合机拌和好的混凝土浇筑构件时,必须排除其中气泡,进行捣固,使混凝土密实结合,消除混凝土的蜂窝麻面等现象,以提高其强度,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对混凝土消除气泡、进行捣固的过程即为混凝土振捣。目前,一般使用电动或内燃式振捣棒进行混凝土振捣,存在以下问题:
1.振捣棒拔出速度过快,在混凝土中留下空隙;
2.振捣棒间隔插入振捣的间隔距离过大,导致振捣不充分;
3.振捣棒的振动深度过深,导致振捣棒振幅不够;
4.由于操作人员不熟练或不认真,导致振捣棒振捣点在浇筑体内分布不均,导致局部混凝土漏振;
5.振捣棒在每一振动位置的振动时间过长或过短;过短则混凝土振捣不密实,过长混凝土产生离析,一般情况振动时间为20-30s,最短不允许少于10s;
6.振捣棒振捣时碰到模板、钢筋或预埋件,没有及时发现移开,而导致在高频震动下模板、钢筋或预埋件松动,或由于振波传递较远波及已经初凝的混凝土;
7.混凝土振捣中振捣棒运动轨迹无法记录,对振捣过程的质检缺乏依据;
8.现有监测振捣棒位置和轨迹的技术无法同时识别在该位置的振捣棒当时是否在工作;
除了以上问题外,混凝土标号不足难以实时监测也是建筑施工当中的一大问题,而不同标号的混凝土,其水灰比不同,粘滞性、流动性不同,导致振捣棒在其中振动过程的受到的阻力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缺陷的多源定位智能振捣装置及定位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源定位智能振捣装置,包括智能控制器和振捣棒,所述智能控制器通过振捣棒电缆线与振捣棒相连,所述智能控制器内设有智能电计量表、5G定位基准模块、北斗定位基准模块、计时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振捣棒电缆线外设有导电导热橡胶套,所述导电导热橡胶套与振捣棒电缆线之间的空腔为振捣棒电缆线传感层,所述振捣棒电缆线传感层内设有一系列传感套环,其中,在振捣棒和振捣棒电缆线的连接处设有一个传感套环,所述传感套环内设有压力传感器、倾角传感器、陀螺仪和湿度传感器Ⅰ,所述振捣棒电缆线传感层内除了传感套环以外的空腔填充柔性绝缘填充物,所述振捣棒上设有湿度传感器Ⅱ、加速度传感器、5G定位模块、北斗定位模块和振动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倾角传感器、陀螺仪、湿度传感器Ⅰ、湿度传感器Ⅱ、加速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与智能控制器相连接,所述5G定位基准模块与5G定位模块相连接,所述北斗定位基准模块与北斗定位模块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陀螺仪为微型陀螺仪。微型陀螺仪可以测量该段振捣棒电缆线的三维转角、空间姿态。智能控制器利用微型陀螺仪信号和倾角传感器的信号,可以确定该段振捣棒电缆线的空间姿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09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