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热循环吸附分离装置的升降温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21091.4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9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强;陈长安;邓立;胡俊;陈克琳;杨莞;姚勇;王劲川;陈俊光;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59/26 | 分类号: | B01D59/26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曹晋玲 |
地址: | 6102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循环 吸附 分离 装置 升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热核聚变领域,特别涉及氢同位素分离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氢同位素热循环吸附分离装置的升降温方法。该方法将分离柱浸入到液体介质中,在液体介质和分离柱进行热交换时,液体介质处于流动状态。通过流动的介质于分离柱之间进行热交换,一方面液体介质的温度更为均匀,使得分离柱各部分受热均匀;另一方面,流动的介质保持在一个稳定的高温或者低温状态并保持,使得分离柱升降温速度更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核聚变领域,特别涉及氢同位素分离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氢同位素热循环吸附分离装置的升降温方法。
背景技术
热循环吸附法(Thermal Cycling Absorption Process,TCAP)是由萨凡纳河实验室的M.W.Lee首先从理论概念上提出的,并于1994年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TCAP的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填充了载钯材料的色谱分离柱,另一是空柱(回流柱),两柱的上端用阀门连通;分离时载钯柱处于半周高温、半周低温的冷热循环中。TCAP除了能够容易地分离氢氘和氢氚外,还能够分离氘氚,而且分离速度快、效率高;因此,TCAP工艺在很多国家的氚实验室里都受到了重视,并且一直在研究发展之中。
在TCAP实施过程中,采用电炉或加热板加热会存在分离柱内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影响分离柱内氢同位素的吸附和脱附的均匀性,效果较差。
另一种方式是在分离柱周围填充导热填料的方式,通过对导热填料进行加热或者冷却,间接实现对分离柱的加热和冷却。这样的方式虽然可以提升分离柱温度分布的均匀性,但是其整体的热容较大,升降温的速度慢;且在升降温切换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或者冷却介质,损耗较大,升降温切换速度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在TCAP实施过程中,分离柱内温度分布不均匀,升降温速度慢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热循环吸附分离装置的升降温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流动的介质与分离柱进行冷热交换,使得整个分离柱的温度分布更均匀、加热速度更快。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热循环吸附分离装置的升降温方法,将分离柱浸入到液体介质中,在液体介质和分离柱进行热交换时,液体介质处于流动状态。
通过流动的介质于分离柱之间进行热交换,一方面液体介质的温度更为均匀,使得分离柱各部分受热均匀;另一方面,流动的介质保持在一个稳定的高温或者低温状态并保持,使得分离柱升降温速度更快。
升温速度更快是指,分离柱从低温状态升温到高温状态并达到平衡时,需要的时间更短;分离柱从低温到高温的升温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呈非线性增加,其升温速率是逐渐降低的,但是整个升温过程需要的时间更短。
同样的,降温速度更快是指,分离柱从高温状态到低温状态并达到平衡时,需要的时间更短;分离柱从高温到低温的降温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呈非线性降低,其降温速率是逐渐降低的,但是整个降温过程需要的时间更短。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液体介质包括热液体介质和冷液体介质;在分离柱升温时,所述热液体介质与所述分离柱进行热交换;在分离柱降温时,所述冷液体介质与所述分离柱进行热交换。
在升降温切换时,停止热液体介质与分离柱接触,将分离柱与冷液体介质接触。即通过热液体介质实现升温,通过冷液体介质实现降温,避免了对液体介质反复的升降温,处于最高温度时的分离柱可以迅速的与冷液体介质接触,而不需要将热液体介质缓慢的降温,使得升降温切换速度更快。提升了分离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热液体介质通过外部的加热装置持续加热,经过加热的热液体介质和分离柱进行热交换,实现分离柱升温;所述冷液体介质通过外部的冷却装置持续降温,经过冷却的冷液体介质和分离柱进行热交换,实现分离柱降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10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