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21609.4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0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帮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施曼机电(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18 | 分类号: | G08B21/18;G08B25/10;G07C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姚宇吉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信息 识别 劫持 报警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和系统,属于信息识别技术领域。包括:采集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与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比对一致;则判断:第一条、采集或识别第一待识别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第二条、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第三条、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中是否存在设定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异常识别信息;若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条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则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其中,N为整数,N≥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易于触发防劫持功能,便于及时解救被劫持用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锁行业飞速发展,基于用户使用场景,有防劫持功能的需求,智能锁行业现有的防劫持技术采用特定密码或者特定指纹来判断用户是否被劫持,人脸防劫持技术,是一片空白。目前,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市场上以指纹、密码锁、卡锁等电子锁较为流行,但是防劫持警情上报功能市场上却是空白、市场上也有部分具有开关输出接口的电子门锁,可输入错误多次后锁自身发出报警警笛,但都不具备警情上报功能。传统电子锁的报警方式存在局限性,只具备本机警铃的报警功能,而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声光报警基本上起不到实际的警示或是求救作用。其次现代生活中防盗技术都采用警铃报警,用户对周围报警声已习以为常,很少有人去关注报警警铃,从而导致警铃报警不能起到应有的报警作用。并且,警铃等声音还会惹恼绑匪。
目前,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市场上以磁卡、指纹和密码等电子锁较为流行,但是劫持自动报警的智能锁在市场上却是空白,市场上也有部分具有报警功能的电子门锁,是在输入多次错误的密码后,锁自身发出报警,而且大多数的锁设置的密码都是数字,易于被破解。传统密码锁的密码输入方式存在局限性,首先当人受到劫持,被迫要求开门时,不是门打不开,就是劫匪不停的恐吓,周围的人因为受到恐吓而不敢报警;其次,即使密码锁基于报警功能,也是警铃报警,用户对周围报警声已习以为常,很少有人去关注报警警铃,而导致警铃报警不能起到应有的报警作用,再次,固定的按键方式的密码容易被盗用。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和系统。易于触发防劫持功能,便于及时解救被劫持用户。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包括:采集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与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比对一致;则判断:第一条、采集或识别第一待识别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第二条、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第三条、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中是否存在设定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异常识别信息;若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条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则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其中,N为整数,N≥2。
优选地,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人脸信息;所述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人脸信息;所述第一异常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的眨眼动作信息;当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人脸信息时,对应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步骤为:采集第一对象的人脸信息;所述第一对象的人脸信息与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人脸信息比对一致;则判断:第一条、采集或识别第一对象的人脸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第二条、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第三条、所述第一对象的人脸信息中是否存在设定的第一对象的眨眼动作信息;若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条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则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施曼机电(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德施曼机电(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16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