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人员求救用电子标签及应用该标签的求救装置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22011.7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1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交海德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5/02 | 分类号: | G01S5/02;G01S5/06;H04W4/029;H04W4/021;H04W4/90;H04W4/33;G01V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陈珊珊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人员 求救 用电 标签 应用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隧道人员求救用电子标签及应用该标签的求救装置与系统。其中,隧道人员求救用电子标签,包括:定位电路模块,用于定位隧道人员的实时位置;求救电路模块,连接所述定位模块,用于建立与生命探测仪的通信连接,并与周边其它所述隧道人员求救用电子标签建立自组网络,以将所有隧道人员求救用电子标签的位置信息和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生命探测仪。本发明使得隧道人员从“被动查找”转为“主动求救”,为营救人员的救援行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从而节约营救时间、提高营救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救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隧道人员求救用电子标签及应用该标签的求救装置与系统。
背景技术
尽管目前高速公路建设现代化手段越来越提高,但高速公路隧道的建筑施工环境依然艰苦恶劣,隧道开挖区域工作危险系数仍然很高,特别是在最容易出现坍塌的“掌子面”,此区域内工作人员人数比较多,国内外建设项目上,每年均有重大、特大坍塌安全事故发生。而现有的配套技术和事故营救方案,其实只具备考勤统计功能,不能满足实际生产建设的需求,当事故发生后,无法真正定位被埋工作人员的具体位置。
目前,现有的隧道人员拯救系统,均是通过常规生命探测仪(探针),盲目寻找被埋人员、被埋人员的微弱心跳和呼吸、被拯救设备的探针获取,从而获取被埋人员的位置和生命体征。此类常规工作模式,被救人员均为被动寻找,从拯救行动效率上,拯救设备的探针被复杂的塌方环境干扰,无法尽快提高营救的进度。
纵观目前市面上类似的生命探测仪,均是在事故发生后,由手持的某类仪器对塌方的区域不断地试探性查找被埋人员,被埋人员始终处于被动的、单方面的被查找状态,这种传统的拯救模式,延迟了救援时间,耽误了营救工作的高效进行。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隧道人员求救用电子标签及应用该标签的求救装置与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发生隧道事故后无法快速定位并寻找隧道内施工人员以快速开展营救行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人员求救用电子标签,包括:定位电路模块,用于定位隧道人员的实时位置;求救电路模块,连接所述定位模块,用于建立与生命探测仪的通信连接,并与周边其它所述隧道人员求救用电子标签建立自组网络,以将所有隧道人员求救用电子标签的位置信息和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生命探测仪。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求救电路模块周期发出寻找生命探测仪的联络信号;在未收到生命探测仪的回应信号时,保持周期寻找生命探测仪的省电模式;在收到生命探测仪的回应信号时开启求救模式,以与所述生命探测仪的建立通信连接。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求救电路模块向周边其它所述隧道人员求救用电子标签传递所述回应信号,以令周边其它所述隧道人员求救用电子标签开启求救模式,形成自组网络。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隧道人员求救用电子标签还包括:检测电路模块,连接所述求救电路模块,用于检测隧道人员的生命体征信息;所述求救电路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生命探测仪发送隧道人员的生命体征信息。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隧道人员求救用电子标签还包括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求救电路模块和所述定位模块供电。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人员求救用装置,包括所述的隧道人员求救用电子标签。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安全帽或智能可穿戴设备。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环。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人员求救用系统,包括:生命探测仪;以及所述的隧道人员求救用电子标签。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生命探测仪还用于统计数量及生命体征信息,并根据各所述隧道人员求救用电子标签的信号强弱计算各隧道人员的位置和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交海德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交海德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20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