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步检测嗜根寡养单胞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与BDSF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24291.5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5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庄绪亮;刘颖;高婕;白志辉;吴尚华;庄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34;G01N30/86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张拥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步 检测 嗜根寡养单胞菌 群体 感应 信号 分子 dsf bdsf 方法 | ||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同步检测嗜根寡养单胞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与BDSF的方法,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使用与目标物质DSF与BDSF母离子相同的离子作为子离子,进行质谱信号的采集。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建立了嗜根寡养单胞菌中信号分子DSF与BDSF检测的定性定量方法,该方法高效、准确、选择性强、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步检测嗜根寡养单胞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与BDSF的方法。
背景技术
群体感应是细菌之间的交流方式,依赖于细菌的种群密度,通过感应细菌所产生的信号分子而调控细菌的生长,以群体形式对寄主和外部环境做出协同反应。可扩散性信号分子DSF(顺式-11-甲基-2-十二碳烯酸)与BDSF(顺式-2-十二碳烯酸)是细菌群体感应系统DSF家族的主要信号分子,此类不饱和脂肪酸信号分子在一系列革兰氏阴性菌中调节多种生物功能,细菌通过产生和感应DSF类信号分子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形成生物膜,产生胞外多糖等。目前的研究认为调控致病因子(regulation of pathogenicity factors,rpf)基因簇参与DSF类信号分子的合成与应答。
嗜根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rhizophila DSM14405T)为革兰氏阴性细菌,是一种耐盐抗旱并为植物提供防御病原体能力的根际促生菌,属于黄单胞菌科,其基因组含有DSF类信号分子相关的rpf基因簇,有rpfF基因,具有产生DSF类信号分子的潜能,但尚未通过实验证明。
目前国内外检测DSF类信号分子的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但是上述方法选择性较低,当基质较为复杂时,无法进行准确的分离鉴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同步检测嗜根寡养单胞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与BDSF的方法。
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步检测嗜根寡养单胞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与BDSF的方法,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使用与目标物质DSF与BDSF母离子相同的离子作为子离子,进行质谱信号的采集;
其中,所述DSF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所述BDSF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DSF与BDSF的母离子[M-H]-分别为m/z 211.1和m/z 197.1。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选的,利用乙腈溶解DSF与BDSF。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高效液相色谱的条件为:流动相A为含有缓冲溶液的水溶液,缓冲溶液与水溶液的体积比5:100;流动相B为缓冲溶液、乙腈和异丙醇,缓冲溶液、乙腈与异丙醇的体积比为5:55:45;其中,缓冲溶液的配制为:用浓氨水调节100mM冰醋酸至pH=5。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高效液相色谱的梯度洗脱程序为:0~6min,70%B~100%B,6~8min,100%B,8~10min,100%~70%B;流速0.2~0.5ml/min,柱温32~38℃。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质谱的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检测模式,雾化器流速2~4L/min,加热器流速8~12L/min,干燥器流速8~12L/min,离子源接口温度280~320℃,DL温度240~260℃,加热模块温度390~4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42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