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副溶血性弧菌的PMA-qPCR检测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324994.8 申请日: 2020-04-23
公开(公告)号: CN111500752A 公开(公告)日: 2020-08-07
发明(设计)人: 陈光哲;曾德新;周昊;谢青轩;沈嘉敏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C12Q1/689 分类号: C12Q1/689;C12Q1/686;C12Q1/04;C12N15/11;C12R1/63
代理公司: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代理人: 王斌
地址: 210014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溶血 弧菌 pma qpcr 检测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副溶血性弧菌的PMA‑qPCR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采用PMA对菌液进行预处理,使PMA与菌体DNA交联,再提取菌体DNA作为模板进行qPCR扩增,根据采集的荧光信号Ct值判断样品是否含有副溶血性弧菌。本方法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耗时短,并能有效排除死菌DNA的干扰,达到特异性检测活菌的效果,可用于对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验检疫领域,涉及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具体涉及副溶血性弧菌PMA-qPCR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导致胃肠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广泛存在于海水、沉积物和各类海鲜中。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可引起腹泻、呕吐、腹部痉挛,在少数情况下可引起发烧。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站相关工作人员调查了其监测地区(16个省)14年间的8000多起食物中毒案例,发现微生物性病原仍然是我国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因(占30%~40%)。近10年来,由交叉污染导致肉类食品或水产品而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已取代沙门氏菌,跃居第1位。因此,迫切需求一种快速、简便、准确、实用的检测方法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实时监控。

用传统培养法检测食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一般需要经历增菌、选择性平板培养、生化鉴定等过程,检测周期长达5~7d,检测流程复杂,对检测人员要求较高。而对副溶血性弧菌的定量检测,在对样品中的病原菌做定量分析后还需要对可疑菌落做定性验证,使得检测周期更长。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qPCR及LAMP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耗时短等优点,但是上述方法均不能区分活菌和死菌,用于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容易导致假阳性的结果,因为细菌DNA在菌体死亡后还能留存几天到几周。有研究者使用了反转录PCR检测mRNA的方法来解决特异性检测活菌的难题,然而由于mRNA提取难度大且易降解,该方法并未广泛使用。

叠氮溴化丙锭(PMA)是一种具有鉴别功能的核酸染料,可用于PCR(qPCR),有效排除死菌DNA的干扰,达到特异性检测活菌的效果。目前,众多学者已将PMA处理同qPCR结合应用于各种活菌检测,包括单增李斯特杆菌、大肠杆菌O157∶H7、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然而,将上述方法用于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研究尚不多见。针对副溶血性弧菌检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PMA在活菌检测中的应用,本发明开发了副溶血性弧菌的PMA-qPCR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耗时短的副溶血性弧菌活菌检测方法,采用PMA标记菌体后提取菌体DNA,再进行qPCR扩增,根据荧光数据的Ct值判断检测结果。

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PMA对菌液进行预处理,使PMA与死亡或细胞膜损伤菌体DNA交联;

2)提取菌体DNA;

3)采用特异性引物对步骤2)提取的DNA模板进行qPCR扩增,采用的引物和探针的序列如下:

4)采集荧光信号,得到qPCR产物的Ct值,Ct值≤35的样本为阳性,Ct值显示为无的样本为阴性;35<Ct值≤40,判为可疑样品,对于可疑样品,先看扩增曲线,如果扩增曲线为对数扩增曲线,则为可疑阳性,否则判为阴性;对于可疑阳性样品,重新提取核酸进行检测,如果重复扩增曲线为对数扩增曲线,判为阳性,否则判为阴性。

进一步的,步骤1)具体为:样品接种至接种至225mL的3%NaCl碱性蛋白胨水中,37℃下以180rpm振荡孵育6h-18h。菌液5000×g转速下离心5min后用PBS缓冲液洗涤2-3次后菌重悬于PBS中。在避光条件下向重悬菌液中加入PMA工作液,使其终浓度为4μM,充分混匀后,避光处理5min,间隔振动,使样品和PMA充分反应,置于光照强度40w下照射3mi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49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